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巴西:通胀是祸不是根 须尽快开始结构性改革

2013年08月21日 10:06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巴西经济增速一路下滑,2011年,巴西经济增速由上一年的增长7.5%骤降至2.7%;2012年,进一步下滑至0.9%。今年以来,经济复苏仍不见起色,第一季度环比仅增长0.6%。究其原因,外部需求减少导致出口下降是一个方面,但主要是内部的结构性问题。

  但是,政府否认巴西经济本身存在问题,只是实施了放松银根、减税等刺激措施,寄希望于用内需来抵御外部危机。其结果是经济增长未见起色,通货膨胀却突破了管理目标的极限,使国家又陷入“滞涨”困境。

  巴西经济面临三大结构性问题。其一,为维持庞大的社保体系,赋税沉重,大大抬升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制成品丧失竞争力;其二,制造业不断萎缩,使国家日益蜕化为资源供应国;其三,基础设施严重落后,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自政府20年前基本退出该领域之后,至今没有获得新投资的途径。

  据统计,目前巴西制成品税负累计已占产品成本的35%~50%,使得“巴西制造”不仅在国际上无竞争力可言,即便在受高关税保护的国内市场,也难以承受进口产品的冲击,使制造业的萎缩成为必然。目前,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已由60%降至目前的25%以下。而在出口产品构成当中,铁矿、石油、大豆、肉类等初级产品比重占到80%以上。

  巴西工贸部8月1日宣布,今年1~7月,巴西对外贸易出现49.8亿美元逆差,为1993年以来同期表现最差表现。

  其实,巴西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由来已久,只是被本世纪以来出现的“大宗商品繁荣”所掩盖。以铁矿石为例,本世纪初,它的国际市场价格每吨在25美元至30美元之间,但2010年,最高曾涨至每吨200美元左右。此外,2010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也普遍上涨了20%~50%。

  大宗商品繁荣促进了巴西矿业和农业的发展,同时也缓解了政府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压力,甚至无视问题的存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巴西一度深受连累,当年经济萎缩0.6%。但在随后的2010年,有赖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巴西转而获得增长7.5%的优异成绩。

  正是在这种乐观情绪的影响下,2011年,当欧债危机袭来,罗塞夫总统表示,巴西经济是强大的,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稳固的银行系统,不惧怕可能出现的新危机。同时,政府在经济上采取了两方面措施:一是提高关税、加大反倾销力度,保护国内产业;二是连续降息、放松贷款,提振消费刺激投资。

  然而,这些临时性政策非但没有实现振兴经济的目的,反而带来不少负面效果。如贸易保护政策实施后,国内企业不是致力于提高生产率,而是跟着进口产品一起涨价,以“最便捷方式求得最大利润”。放松贷款后,投资率仍维持在16%的低水平,但民众家庭负债率却水涨船高,已达到36%的危险水平。

  而最大的负面效应则是通胀水平不断上扬。2011年和2012年,通胀率持续为6.5%,达到通胀目标管理的最高限。今年6月,通胀率达到6.7%,突破了管理目标的最高限。经济近乎停滞、物价又普遍上涨,使普通民众怨声载道,成为今年6月中旬巴西发生全国大规模示威游行的主要诱因。

  通胀上扬迫使巴西终止宽松货币政策,再次开启升息周期,这就又面临投资下降的风险,使制造业重新面临尴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巴西经济今年只能增长2.5%,巴西全国工业联合会的预期则更悲观,认为经济增幅只有2%,其中工业增长仅为1%。

  有巴西学者认为,政府保护国内市场和提高劳工收入的政策思路,对于提高本国竞争力没有好处,政府必须直面深层次问题,尽快开始结构性改革。刘彤 杨江玲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