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有粮企菜籽油收购陷“作假”风波 托市政策漏洞待补

2013年08月23日 15: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 丁栋)中国正在进行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或成为企业谋利的工具。

  近日有媒体报道,5月份启动的年度国家油菜籽托市收购中,中粮、中储粮等国有粮食企业,大量采购进口油菜籽和菜油,冒充国产菜籽油流入国储库。尽管涉事企业中粮已对此予以否认,中储粮则表示正在调查,但观察人士表示,托市收购政策在实施中已经暴露出监管漏洞和弊端,对此中国官方应研究相应对策,推动改革。

  自2008年以来,为了保护农民种植菜籽的积极性,中国实施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今年油菜籽的托市收购价格达每斤2.55元人民币,加工成菜籽油折合每吨1万元以上,而国际市场菜籽油每吨在8200元左右,内外价差每吨约2000元。

  据报道,在湖南、湖北、四川等油菜籽主产区,不少中储粮委托的托市收购企业,用进口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油,大量混入托市收购过程中,并躲过中储粮各地直属库和分公司的监管。另一央企中粮也被报道提及参与此事。

  报道称,一些委托加工企业以低价的进口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油,除了赚取委托加工费,菜籽油的内外价差更是带来丰厚的收益。

  托市收购的内外价差,无疑“刺激”了企业进口菜籽油的积极性。美国农业部8月公布的报告显示,2009/2010市场年度,中国进口的菜籽油数量为78.5万吨,到2012/2013市场年度,菜油进口猛增至140万吨,增长约78%。

  在价格便宜的进口菜油激增的同时,本该享受托市收购价格的农民,却未能从政策中完全受益。业内人士担忧,如果不加以整顿,国产菜籽行业受到冲击,或将重蹈国产大豆产业的覆辙。

  针对此事,中粮发布声明否认用进口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油,该公司表示,经核查,中粮集团下属相关公司在国产油菜籽托市收购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符合国家政策和规定,不存在用进口菜籽或进口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或国产菜籽油转交国储库的行为。

  而中储粮相关人士则对媒体表示,已关注到此事件,正在跟进调查中。

  就在前不久,国家粮食局重申夏粮和油菜籽收购准则,表示将加强对企业粮食收购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损害种粮农民利益的行为。这一表态表明,官方已意识到只有遏制违规操作,才能堵住监管漏洞,保护农民应得利益。

  除监管漏洞外,托市收购政策还导致国内外粮食“高价差”,“最大的问题在于扭曲了市场价格”,行业人士称,随着托市收购价格持续提高,实行最低价收购的主要粮食品种,其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平均价格。

  分析人士认为,弊端渐显的托市收购政策已到了亟待调整的关口。托市收购改革的路径应该是朝市场化回归,更好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既保护农民利益又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