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治理“逢假必堵”需多方共同努力

2013年10月08日 13:11 来源:上海文汇报 参与互动(0)

  “不出游遗憾、出游却添堵”——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各大景区“爆棚”,人挤人看人头的景象再度上演。四川九寨沟景区入园人数超载,导致数千名游客滞留;杭州西湖风景区单日累计客流量首次超过100万;北京故宫、长城等热门景区“人满为患”也在网上热传,网友纷纷感叹:想看点景,结果只能看人头;想留个影,结果成了集体照。

  在业内专家看来,要让“逢假必堵”、景区“爆棚”的现象真正改观,还需政府、旅游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

  预判,可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多重因素导致了“逢假必堵”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国庆长假期间国内集中休假,刚性需求导致短期旅游消费者井喷,尽管年年黄金周都堵成“一锅粥”,仍有不少游客“无奈”地表示“再挤也只能出游”;另一方面,国内一些旅游景点尽管确实供给能力不足,但仍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不愿意放弃节假日的超额收入,纷纷“超量”接待游客。事实上,全国各地有数万家景区景点,而每每在黄金周期间出现“爆棚”景象的基本是些“老面孔”。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告诉记者,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旅游法》已经做出明确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他认为,景区在节假日旅游高峰之前应该通过对以往黄金周历年数据的科学分析,计算出景区最大承载量,从而对当年的客流量做出预判,以便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预警,上海世博有经验可循

  “旅游景区的管理应加强综合协调,解决预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楼嘉军建议,旅游、交通等政府部门以及相关旅游企业要提前做好信息发布,便于游客规划和及时调整出行。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预警机制在应对大客流上可是派过“大用场”。当世博园区内客流超过40万、50万、60万规模,或出入口广场客流滞留量超过广场容纳能力时,组织方分别启动了III级黄色、II级橙色、I级红色预警,提示游客园内拥挤程度。而入园客流超过70万人次时,还立即通过媒体以及移动运营商发布园区客流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园区十分拥挤,劝导游客改日参观。

  经历过上海世博会,沪上很多景区景点都已经形成一套应对大客流的方案。上海标志性景点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今年“十一”期间日均待客量都在3万左右,而2010年世博期间这个数字最高一度达到过3.6万人次。东方明珠副总经理郭一峰表示,在接待高峰时段,东方明珠会采取塔内限流措施。为让游客合理安排和支配时间,还要在售票口处放出告示牌,告知塔内排队还需要多长时间。

  预约,对需求进行精细管理

  旅游景区在突破最大承载量时采取“限流”措施固然是为了保障景区内的游览体验,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在一些游客看来,“花了大笔路费到达景区,却被告知由于限流无法进入,肯定也会让人难以接受。”

  对此,业内专家建议,不妨以疏导为主,在国内景区逐步试行门票预约制。具体而言,九寨沟、长城、故宫等热门景区,运营可以给淡季预约门票的游客适当折扣优惠,而旺季预约门票可以享受专用通道优先入场等。预约制一旦运行起来,就能让景区提前掌握当天游客的大致数量,碰到预约人数非常多的情况,可以提前做好应急预案,避免“临时抱佛脚”。

  “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一定要对需求进行精细管理。”楼嘉军表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不少景区不收门票,但为了控制游客流量,都会采取严格的门票预约制度。

  当然,如何把长假期间集中爆发的旅游需求分散开来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保证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旅游消费的时间,是解决当前黄金周景区拥堵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唐玮婕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