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农民做秸秆加工三年亏本40万 找出路缺运转资金

2013年10月30日 11:12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今年42岁的仲巧宏看起来就像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不懂公关,不会向政府伸手要钱,只想着如何把自己的秸秆利用合作社做好。他对记者说,做秸秆加工3年多了,前后亏了40多万元,但这是一份公益事业,亏的钱就当买经验。如今,他创新做法,将秸秆加工成燃烧值很高的燃料,销路不愁了,但是却缺乏运转的资金,日常的开销都得靠老父亲的退休工资维持。

  放弃企业做秸秆合作社

  仲巧宏原来是一家一次性纸杯企业的负责人,虽然赚得不多,但一年几十万的收入还是有的。“那时候常出差,到了农作物收获的季节,经常看到路两边的农田里在焚烧秸秆,我就想,能不能开一个厂,将这个秸秆利用起来,这样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于是,仲巧宏便到苏北等地方进行考察,后来在洪蓝镇开了这家环能秸秆合作社。据介绍,这是溧水较早成立的一家秸秆利用的企业,此后,多家此类企业纷纷冒出水面,多的时候达到了几十家。

  “秸秆的加工,无非就几种,一种是加工成草绳,作为苗木的捆扎;一种是粉碎后,加工成块状燃料;还有一种是加工成颗粒状的燃料。” 仲巧宏说,这三种加工方式,他的合作社都在做,“洪蓝镇附近六个村庄的秸秆我都消化了,包括天生桥村、塘西村、清风村、无想寺村、三里亭村、西旺村,一年能消化2000吨的秸秆。”

  出路不佳三年亏本40多万

  据介绍,附近的村民这几年来一个焚烧秸秆的都没有了,“今年政府每亩补贴20元,我们收购每亩30元,农户每亩就有了50元的收入,大家也就不焚烧了。”仲巧宏表示。

  不过,仲巧宏说,农民是增加收入了,他却亏了几十万。“我的设备投入了50万元,加上厂房和人工的投入,一共投资了150万元,不仅把家里的积蓄都用完了,还把房子也卖了,现在一家人都住在厂里。”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这主要是秸秆加工后的出路问题。

  “秸秆加工成燃料后,燃烧值很低,运去给附近需要烧锅炉的厂使用后,好几次都把锅炉的火烧灭了,人家都让我再去运回来,一分钱没赚到,还贴了很多工人的费用、车费。”他说,生产时需要投入每吨400元的成本,但是卖给一些小锅炉厂只能卖到每吨320元,一直在亏钱。

  仲巧宏说,现在自己家的日常开支都靠老父亲的2000多元退休工资维持,两个孩子都在上学,连一个星期两百元的生活费都是找别人借的。“有时候整晚整晚睡不着,看着我们一年年亏钱,好多亲戚朋友害怕我们借钱也很少来往了。”仲巧宏的爱人说得让人很辛酸。

  找到新方法却缺运转资金

  仲巧宏介绍道,这几年几乎所有的秸秆加工利用企业都在亏钱,已经倒闭了很多家,目前洪蓝镇就剩两家了,另一家也陷入了困境。“但是,我觉得这是公益企业,不能轻言放弃。”于是,经过一次次的实验和摸索,仲巧宏找到了一个新的方法:“将木屑添加到秸秆粉中,再压成颗粒状,这样将燃烧值提高了至少三倍,销路也就不成问题了。”

  但是,另一个难题摆在了仲巧宏面前,“我今年打算再收购4000吨的秸秆加工,收购秸秆的资金成了很大的问题。”他说,他找银行想贷款50万元,但需要担保,自己房子已经卖了不能做担保,在银行就不能贷到款;而至今,他没争取到政府一分钱的补贴,“做企业谁不想赚钱?还要不要继续撑下去?”

  昨天,随行的洪蓝镇工作人员表示,又到了收割的季节,镇政府也正在商讨秸秆禁烧的补助问题,将对像仲巧宏这样的秸秆利用企业推出扶持政策。通讯员 朱露鑫 记者 林巧芬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