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PMI持续超“枯荣线” 强化经济向好预期

2013年12月02日 09:59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在改革预期以及近期内外需、工业生产等诸多经济数据向好的推动下,当前市场信心持续增强,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继续在企稳回升的通道上前行。作为重要经济现行数据,11月份PMI持续在景气区间运行,为市场再次注入一支“强心剂”。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2月1日联合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显示,2013年11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1.4%,与上月持平,连续1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表示,今年以来,随着中央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措施的实施,企业生产经营环境逐步改善,制造业继续稳中向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11月份PMI指数与上月持平,预示未来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明显回落,反映企业对未来市场前景比较谨慎。出口订单指数回升,预示未来出口增长走稳。综合企业预期、投资、消费、出口等市场需求方面的情况,经济平稳增长态势已初步确立。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鹄飞在与记者连线时表示,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历年同期的景气走势看,2013年11月份制造业PMI基本延续了季节性企稳回暖的态势。不过相比历年同期的景气状况,当前PMI整体动能仍然较弱。

  从PMI分项指数来看,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陈中涛分析表示,生产增速稳中趋升。由于企业预期良好,加之上游产品价格有所回落、效益改善,制造业生产增速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目前多数行业生产回升。比如,医药、汽车、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生产均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快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

  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改善,制造业进出口形势进一步好转。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保持在50%以上。陈中涛认为,今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走势整体稳中趋好,欧美经济明显改善,国家稳定出口增长的政策措施效应逐渐显现,加之西方国家圣诞节即将来临,国外需求季节性上升、价格上扬,由此带动了近期国内企业出口订单增加。目前,纺织、汽车、家用电器、机电等行业,新出口订单明显上升。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连续15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大型企业对制造业经济企稳回升的作用更为明显。分析人士指出,小型企业PMI有所回落,表明我国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尚待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抵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更需要从财税、融资等各方面对其加以扶持,毕竟小微企业带动就业的作用相当明显。

  PMI诸多分项指数反映出当前市场对后期我国经济走势看好的预期不断增强,市场信心继续上升。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的改革信号,进一步催热了经济向好的预期,而改革对经济的影响是长期的,为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PMI虽然持续回升但是基础尚不够牢固,继续走稳的动力仍需进一步巩固提高。除了小微企业经营犹面临困境之外,11月份生产指数虽然回升但是新订单指数继续回落,二者差值扩大,显示需求扩张慢于生产。结合此前更能反映中小企业制造业状况的汇丰PMI这一指数来看,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势头已定,但是产能过剩、潜在债务风险等诸多挑战的存在,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短期也难大幅反弹,我国更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短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挑战。近3个月中国经济向好但是经济向好趋势还不牢固,2014年中国能否保持这一趋势将面临挑战。

  在屈宏斌看来,中国出口并未出现好转,展望2014年,欧洲有摆脱危机的可能性,美国有复苏的好迹象,但是新兴市场国家由于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预期而面临资本流出挑战。对欧美日的出口占据中国总出口的45%,也就是说另外55%是出口到新兴市场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波动将影响中国的出口。同时,明年消费也不会有明显提升。

  屈宏斌同时也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超预期的,如果其中60条改革措施中有一半能付诸实施,至少能确保中国未来10年保持每年8%的增速。中国需要改变增长方式,释放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PMI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的回落,显示后期我国通胀压力并不大。由于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PPI关系密切,而PPI部分将传导至CPI,二者之间存在一定时滞,因此,在我国经济进一步企稳的同时,今年物价上涨温和,不会碰触“上限”。

  陈鹄飞认为,11月份PMI购进价格环比下跌与近期国际CRB大宗价格小幅走弱的趋势基本一致。在当前“弱增长、弱通胀”的全球经济格局下,预计未来输入性通胀压力整体温和可控。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