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社科院专家:六因素影响世界经济

2013年12月18日 10:20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当前是预测世界经济增长趋势最艰难的时期,大多数研究机构和部门都看到了经济回升的势头,但并不能大胆预测危机再度爆发的风险。明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具体而言,现阶段,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六大特点。

  首先,世界经济长期低迷,新兴经济体比重上升,并逐步与发达国家“脱钩”。新兴经济体长期高度依赖发达国家的市场,在危机爆发伊始也受到严重冲击。但在过去几年中,新兴经济体之间的投资与贸易合作关系在不断上升,逐步脱离发达国家市场和投资,依靠自身和相互间市场来发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在危机中认识到,不能再长期依赖发达国家,于是采取了挖掘内部市场的发展方向。随着新兴经济体内部需求的上升,投资空间进一步扩大。

  现阶段,尽管新兴经济体的增幅低于以往,但新兴经济体数量在增加,内部市场进一步扩大。从这一点说,其发展势头依然是良好的。重要的是,新兴经济体已逐步形成了实现其自身增长的内在潜力,即内部市场。

  其二,经济危机成因多元、无解,风险依旧,将继续影响各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了逐步复苏势头,但造成危机的因素并没有被根除。金融衍生品仍然在发达国家继续发酵。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在最近一年似乎有所收敛,但只要欧洲的福利社会体系不改变,危机迟早会再现。造成此次经济危机的另一因素——世界经济格局发展不平衡非但没有消除,反而不断扩大。

  其三,多边体系“碎片化”,美国倡导新的全球化机制,各国面临选择困境。尽管多哈谈判的僵局被打破,但并不意味着全球化由此可以继续依靠世界贸易组织(WTO)来维持。与此同时,美国大力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双边投资协议,欲制定新规则。可以说,全球化正在由传统的贸易开放走向投资开放,进而走向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等在内的制度开放。中国对该趋势已有清醒的认识,也看到了未来全球化的核心问题是制度,而非贸易开放。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推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即以形成一个更加公平的市场为起点,进而扩大到具体经济领域,其本质就是制度开放。

  其四,全球治理需求上升,一个国家有无能力参与治理,决定了其未来的国际经济地位。新形势下,全球经济治理需面向新问题,对一些旧议题也需提出新标准。一方面,如国际货币体系、全球金融监管都需要提出新的课题;另一方面,关于碳排放、全球气候、环境产品谈判等新问题层出不穷,能否有效应对这些议题并争取主动,决定了各国在谈判中的地位。

  其五,产业革命的前景不明朗,新一轮增长趋势不明显。哪些产业是未来主导性产业?哪些产业将影响国家的经济地位?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共识。

  最后,投资超越贸易成为全球化的新特点,全球化从市场冲击转变为体制冲击。将全球化等同于市场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的看法已经过时。某种意义上,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已推进到需要制度开放的一步:市场准入已不再是降低关税或是外商投资优惠等传统问题,而是政府职能的变革。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幼文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