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版褚时健”:70岁出狱再创业

2013年12月18日 14:56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吴胜明微信里的个人照片

 

郑州市二七区西陈庄前街,吴胜明在这个低矮的房子里,度过落魄而又温暖的时光

  她叫吴胜明,一个再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八十大寿的老太太。她的人生,跌宕起伏。从富商世家的大小姐到逃婚后的小保姆,从千万富翁到阶下囚,从扫厕所到创实业、做公益。她的情感,聚散无常。两岁时母亲远走台湾,初恋被“棒打鸳鸯”,丈夫无情背叛,女儿绝望自杀。
  她人生最辉煌时和最落魄时,都和郑州紧密相关——因投机倒把等罪名,她入狱18年,出狱后在郑州靠打扫厕所维持生计;人生跌入谷底时,郑州人一声“吴老师”的称呼,让她重拾尊严,温暖至今……在网上,她被描述成“女版褚时健”——辉煌一时、跌入牢狱、古稀创业、重归富有……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是不是如网上所传那样坎坷、传奇、励志、富有?她与郑州的短暂交集中,还发生了什么故事?
  12月9日,记者在陕西西安一家养老院,找到了在这里担任院长的吴胜明。她否认了“女版褚时健”的评价,因为她虽然也是出狱之后,以74岁高龄再创业,但并没有像褚时健那样,能把“褚橙”卖得风生水起。“不过,我最敬佩的中国企业家,是褚时健。”吴胜明说,自己这一生,有坎坷有传奇,不断失去、不断奋斗。

  一个女子,白手起家, 如何挣得数千万资产?
  
  “一位命运多舛身世传奇的女性”,《鲁豫有约》对吴胜明的专访开头,曾这样描述。
  1933年,吴胜明出生在浙江嵊州一个富贵商贾世家,母亲在她两岁时改嫁到台湾,吴胜明由祖母带大,性格独立又叛逆。当时,她很少出去玩,经常在自家铺子里,看长辈们忙药铺、米店等生意,经商的“种子”,悄然埋入心中。
  12岁时,吴胜明被家人做主定了一门亲事,她不同意。1949年,她16岁,找机会逃了婚。为了生计,曾寄人篱下做过小保姆。
  生意场上,吴胜明的故事也颇为传奇——
  她回忆说,1952年,19岁的她和初恋男友遭遇“棒打鸳鸯散”,她远离伤心地,只身远走。后来独自闯荡上海滩,白手起家,从开小卖部到经营商场、饭店。“2000块钱创业,到1984年前后,已创下2000多万元的资产。”吴胜明平静地说起当年。上个世纪80年代,“万元户”已经是“先富起来的人”,2000多万元对很多人都是“天文数字”。她穿梭往来于浙江绍兴、河南郑州、四川南充等地,业务遍及大江南北诸多省市。
  生活中,她一掷千金,相当奢华。吴胜明还记得女儿在郑州过10岁生日时的盛况,“几乎全校老师和同学都来了,最后摆了四五十桌。”当天,请客连同给贫困的同学每人发20元红包,花费近20万元。“在上海,那时好多人都叫我‘大姐大’。”至今说起,吴胜明仍有出人头地的自豪感。
  吴胜明说,可能和经商的遗传基因有关。
  她的老家嵊州,是中国乃至世界有名的“领带之乡”。有2000多年历史的嵊州,商业传统绵长,并在清代中后期鼎盛一时。从小耳濡目染,跟长辈学做生意的吴胜明,学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意经:祖父心善,诚信经营,时常做好事施舍穷人;父亲刁滑,比如卖米时,加粉,喷水,只为多赚钱。
  改革开放之后,吴胜明紧跟“潮流”,逐渐做起了“倒爷”。她到广东等地大量购进收音机、布匹等紧俏商品,再倒到西宁、西安、郑州等地销售,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当时,老百姓多穿棉布,穿尼龙布是时髦。很多商人倒布赚钱,她是其中之一。“批发布料,论斤卖,别人都抢着挑重的,我不抢,等着要他们挑剩下的。”“大方”背后,是吴胜明心里有数的精明——她发现重袋子里多是碎布,轻的是大块布。老板看她不抢不挑,货底儿全要,夸她人好,主动再给她优惠。低价买来布后,吴胜明再找人深加工,做罢上衣、裤子,再用布头做小孩衣服、拼单子,卖好价钱。
  1985年夏天,无权经营汽车的吴胜明,通过疏通关系,拿到了进口48辆高级轿车的计划,获利几百万元。“有钱能使鬼推磨,疏通关系要花钱,再赚更多的钱,能赚的钱一定要赚。”那时,吴胜明相信金钱是万能的。

  金钱变成手铐, 她失去了自由、家庭和女儿
  
  相信金钱万能的人,为了金钱而在一条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很可能走向万丈深渊。不顾一切忙赚钱的吴胜明,很快尝到了苦果——赚到的钱,变成了冰冷的手铐,她失去了自由,还有家和孩子。
  警方发现了她投机倒把、合同诈骗等违法证据,52岁的吴胜明被抓。1986年年底,被判死刑,后改判为无期徒刑。在狱中,她一次次努力争取减刑,最终服刑18年。
  在她入狱后,家里也发生大变故。小她7岁的丈夫,和保姆私奔去了安徽。
  对她打击最大的,是女儿的绝望自杀。
  吴胜明42岁时,经历几次流产后,好不容易有了这个宝贝女儿。她入狱后,女儿寄人篱下,跟着亲戚生活。女儿怀着一线希望,等妈妈出狱。孩子16岁生日那天,第一次听说妈妈被判无期徒刑,以为再也等不到她,绝望自杀……
  她得知女儿死讯,已是两年后。那是吴胜明记忆中,最后一次痛哭。她藏好刀片,要随女儿而去。是女儿一个特殊的遗愿,让她坚强活了下来——办养老院或孤儿院,让孤单的妈妈和像她这样的孩子,有一个安身之地。
  她打扫的公厕如今已拆,留给她的小屋落锁已多年,这里的人还记得爱干净的南方老太太。
  服刑18年出狱后被郑州人收留,她难忘一无所有时那声温暖至今的“吴老师”,她说:“郑州是我的第二故乡。”

  硬币扔进铁罐“叮当”声 让老太太心里震颤
  
  2003年,吴胜明70岁。古稀之年,走出牢狱,她孑然一身,四顾凄惶,被安排到户籍所在地郑州市铭功路街道办事处,当起了公厕保洁员。
  从郑州火车站向北,或从二七纪念塔向西,约1公里,有个西陈庄,是郑州闹市里的一处偏僻地。
  西陈庄前街,是一条窄窄的街道,熙熙攘攘,路两边店铺林立,耳边传来各种叫卖声、火车的轰隆声和二七塔的钟声……
  街道尽头,有一处不起眼的公厕,一位老人,守在公厕门口,安静地打着毛衣,对周边的嘈杂毫无所动。一个身影闪到公厕门口,随手扔出两枚1毛的硬币,投向门外桌上的铁罐子,“叮当当……”,老人的心应声揪紧,不由得双臂紧抱,身子微微发颤。
  她害怕这声音,觉得自己像个乞丐;她又盼望这声音,投向铁罐里的钱,是她当时的谋生之本……
  那是她一生中,最落魄的时间。
  这位老人就是吴胜明,西陈庄前街这个公厕,是她人生最低谷的安放地。
  2003年夏天,服刑18年后出狱,吴胜明回到郑州市铭功路街道办事处西前街社区(现在的西彩社区)。多年前,她做生意时落户在郑州。
  70岁的她不愿去养老院,在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帮忙下,当起了公厕保洁员,每月四百元左右的收入。
  如今,西陈庄知道吴胜明的很少,“想起来了,之前在这儿打扫公厕,是南方来的老太太。人随和,爱干净。”环卫工贾世清叫不出老人的名字,却对她记得清楚。

  “80后”老太太,做公益也是创业
  
  失去了千万富姐的优越感,失去了家和亲人,吴胜明知道,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她唯一还没有失去的,是生活的勇气……
  创实业、做公益、玩微信的“80后”老太太吴胜明,在人生第二春中,仍在不断为梦想打拼。
  如今的吴胜明,很忙。
  她不时接听电话,聊的大都是合作做公益的事儿,不到两天,接连约见了三拨人,还经常出去参加活动。
  吴胜明的办公桌上,有一个“最美心灵志愿者吴胜明”的奖杯,标注日期为2013年10月16日,是一家基金会先心病公益救助专项基金颁发的。吴胜明的名片显示,她是该专项基金会的荣誉主席。
  这位80岁的老人,也多次以励志形象亮相荧屏,讲自己的坎坷经历,从千万富姐到一无所有,从不放弃希望,一大把年纪仍在打拼,来激励他人。
  前不久,她被邀请到上海一家电视台参加节目,给年轻人指点迷津:有个男孩儿大学毕业,父母想让他做公务员,他不愿意,想自己创业,经营放心菜,后来房租一直涨,保不住本,不知道怎么办……吴胜明给对方指了出路,协调关系,让男孩去海南发展。“你扫一下二维码,好,加载成功……”吴胜明热情地邀请记者成为她的微信好友。采访中,一有空闲,她就娴熟地划拉着手机玩微信,说自己有100多个微信好友。
  “我忙得已经停不下来了,这把年纪做公益,是另一种创业。”吴胜明说,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在老年公寓工作,其他时间和精力几乎都用来忙公益。忙碌之余,她还不忘看电视、看书、看报,了解时事,给自己充电。

  女儿的遗愿, 她还没有实现
  
  公益之路,吴胜明走得并不平坦。
  今年4月份,西安当地媒体报道,80岁的吴胜明为实现女儿遗愿,由她参与创办的夕阳红老年公寓在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台沟村开业,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专程赶来参加开业典礼。劳模等四类特殊人群可免费入住该公寓,共可容纳120人。“现在已经关了。”11日,吴胜明不无遗憾地说。为什么?她说,这家养老院是租朋友的房子,想做好事,顺便吸引爱心人士投些钱,可并没获得资金上的资助,就停办了。“是暂时停办,还是彻底停了?”面对询问,她解释说,主要是天太冷,养老院设备不行,不适合居住,天暖后也可以召集老人小住几日。
  吴胜明相信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是朝阳产业,而她投身养老行业更重要的缘由,则是至今未了的心结——想实现女儿的遗愿。
  她没有存放女儿的遗书,只是听别人转述女儿的遗愿。她至今能清晰地复述遗嘱的内容:……你是一位有本事的妈妈,从监狱出来后,多做善事,比如,办养老院、孤儿院,给无家可归的爷爷奶奶和小孩儿,一个小小的家,如果你爱我,就用对我的爱,去爱他们吧。
  复述遗嘱的她脱口而出,特别流畅。“到现在,我还没实现女儿的遗愿。”吴胜明叹息。她说,办养老院、孤儿院,需要不少钱,目前她在老年公寓挣的工资,仅够维持自己的生活,名下虽然两家公司,但效益有限,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开支。要实现女儿的遗愿,也许需要5年,也许更长,她盼着有更多的爱心力量支持。
  吴胜明说,自己有三个名字:吴安娜,是老师给起的;吴如英,是家族名字;逃婚后她给自己改名吴胜明,就是相信,今天一定会胜过明天。过好每一个今天,明天也会更好。 据《大河报》

【编辑:蒋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