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科院回应学生举报院士老师:将严格按程序处理

2014年01月08日 07:23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王正敏被举报学术造假,受到社会关注。中科院7日回应称,正在了解相关情况,将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处理此事。院士如有违背相关行为准则,经查实后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最高将可能被撤销院士称号。

    中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11月,该院学部收到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医院王宇澄对其老师王正敏院士的投诉,学部随即致函复旦大学,要求对投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2013年9月,学部收到复旦大学回函和调查报告。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常委会开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成立了由相关领域院士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进行进一步核查和研究。对媒体报道的一些投诉信未涉及的新问题,正在了解相关情况,将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处理此事。

    中科院为维护院士群体的声誉,对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制定了严格规定,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的有关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

    该负责人介绍,按照相关程序,学部对收到的投诉,首先转交院士所在单位或归口主管部门调查处理。若有违背院士行为准则的,无论是在增选过程中还是当选院士后,学部都将根据相关程序进行调查。中科院院士选举分六个学部进行,对院士的处理也是首先由相应学部进行调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由其所在学部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可给予警示、批评、警告直至撤销其院士称号的处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新闻链接

    王正敏否认国产人工耳蜗系“克隆”

    据新华社上海1月7日电(吴振东 龚雯 施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在被学生举报涉嫌学术抄袭、院士申报材料造假之后,一则质疑其研发的国产人工耳蜗克隆国外技术、并存在质量问题的新闻报道,再次将其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日,年近八旬的王正敏院士接受记者采访,对质疑做出回应。

    据了解,澳大利亚在1982年研发的科利尔22型人工耳蜗是世界首个多通道耳蜗装置,日前,有媒体质疑,王正敏团队研发并获国家发明专利的“多道程控人工耳蜗”,正是破解了澳大利亚人工耳蜗样机芯片,照葫芦画瓢仿制出的,仅是修改了产品外观和线路。

    对此,王正敏回应称,人工耳蜗根本不存在克隆的可能。他表示,1996年,澳大利亚公司赠送给中国两个人工耳蜗,双方合作就此开始。“但澳大利亚公司对人工耳蜗管理极其严苛,中方拿到的人工耳蜗只能用于手术植入。随着合作的深入,我们打开了澳方留下的一个教学用的人工耳蜗,发现里面的所有数据都消失了,基本上只是一个几何图形,并不能明确地看到线路图,用处并不大,但有所启发。”

    王正敏团队成员告诉记者,当时,国产耳蜗有很多组件、技术得不到企业的足够支持,团队摸索了很多年,做出来的东西不理想就重新做,最后慢慢地才在实验室里做成了国产人工耳蜗。“研制成功后,科利尔公司并未对我们国产的人工耳蜗提出过任何异议,就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专利和技术。”王正敏强调。他同时表示,针对这一质疑,自己已将人工耳蜗相关材料交给复旦大学,“相信学校会公正处理。”

    据了解,2004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与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将王正敏团队研发的国产人工耳蜗正式产业化。

    海药称人工耳蜗有自主知识产权

    本报讯(记者 窦红梅)央视近期一则“中科院院士遭学生举报学术抄袭、科研剽窃”的报道,将上市公司海南海药卷入“人工耳蜗造假”的漩涡。1月2日,受“人工耳蜗”冒充仿造事件影响,海南海药股票跌停。当日下午13时50分,海南海药盘中紧急停牌。昨天晚上,海南海药发布澄清公告称,相关传闻不属实,公司拥有人工耳蜗的完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

    6日,海南海药负责人携几名患者进京,向部分媒体进行说明。来自河北西柏坡的女患者张二巧向媒体介绍,自己进行手术后戴上了“人工耳蜗”,“刚装上,我只能听到流水声”,后来经过几次调试,慢慢可以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昨晚,海南海药在公告中表示,媒体质疑主要有两个,一是上海力声特未与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市慈善总会签署《大连市夕阳复聪项目合作协议》;二是质疑上海力声特未能正常生产。实际上这两大质疑皆不属实。

    海南海药介绍,2013年4月7日,上海力声特与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市慈善总会签署了《大连市夕阳复聪项目合作协议》,该协议经三方盖章签署确认后依法正式生效。

    公告称,关于“未能正常生产”的传闻也不属实。上海力声特于2011年3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上海力声特当年开始生产人工耳蜗,并于2012年开始正式销售。2012年,上海力声特的人工耳蜗产量为205套,销量为205套,2013年产量为863套。

    对于投资者最关心的“人工耳蜗”是否存在冒充仿造技术问题,海南海药在公告中解释称:“上海力声特于2004年通过技术转让获得的复旦大学人工耳蜗技术,为公司进行研发的初始基础,属于原理样机技术……在近十年的研发历程中,公司制定了国内第一个人工耳蜗技术标准,并于2011年获得了国内人工耳蜗产品注册证,推出了REZ-I人工耳蜗,公司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型。”    据新华社北京(记者 吴晶晶)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