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陈应让:中国人均盐摄入量偏高 限盐减钠需各方协力

2014年01月26日 09: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陈应让:中国人均盐摄入量偏高限盐减钠需各方协力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中央研究所所长陈应让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专访。 中新网 黄艳艳摄

  中新网1月26日电 (财经频道 曾会生)日前,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举办的中国居民盐与健康网络调查成果发布及调研启动会上,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中央研究所所长陈应让接受了中新网财经频道的专访。陈应让表示,中国人均盐摄入量偏高,盐摄入量过多容易导致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消费者可以通过限盐勺、隐形减盐,减少外出就餐和选择含盐含钠量低的预包装食品等方式来限盐减纳,康师傅愿意为中国消费者减盐尽一份力,通过研究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美味、健康又方便的食品。

  我国居民目前的盐消费大概是怎么样的情况?居民食用盐的主要来源是什么?陈应让对中新网财经频道介绍,我国居民每天的盐摄入量在人均10.6g,摄入量有些偏高,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西方国家的研究,正常的摄入量应该保持在5g或者6g。据2011年两会特刊中的“减纳预防高血压”里面提到,我国居民食用盐的摄入80%以上是来自烹饪。这个跟国外不太一样,国外消费者主要是吃预包装食品,食盐的主要来源主要是这些食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的预包装食品的必中也会提高。

  盐作为百味之首,没有盐会食之无味,但是盐吃多了容易导致疾病。陈应让说,其实容易致病的不是盐,因为盐就是氯化钠,是水溶的,会产生钠离子,如果钠离子摄入过多的话,就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比如高血压。所以在食品包装的营养标签里面不是标盐的含量而是标纳的含量。

  既然盐摄入量的多少这么重要,该如何来实现限盐减盐,减少致病的机会?陈应让表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政府要在限盐减钠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要求为消费者提供知识科普,要求所有包装食品都要有营养标签,这个方面中国很先进,跟发达国家一样;企业方面要配合政府做好营养标签,做一些减纳的研究;作为消费者个人,既要吃到美食,但也要注意自身盐的摄入量。我国目前的限盐勺在减盐上有很好的作用,做饭的时候不再是一把抓地放盐,而是一勺1g或者2g,这样就很清楚一天摄入了多少盐。国内已经有了很多这种工具和政策,但需要靠媒体多多宣传,提高消费者的意识。

  除了限盐勺这些便捷的工具之外,陈应让还建议消费者平时外出就餐时要注意盐的含量,提醒餐馆少放盐;如果是买预包装的食品则要注意营养标签含盐量的高低,尽量选择含盐含钠低的产品。如果消费者喜欢吃口味比较重的饭菜,其实每半年到一年减少10%的食盐摄入,人的味觉是感觉不出来的,一年减少10%的话,来年再减10%,盐的摄入量不知不觉就减少了,这就是所谓的隐形减盐。他认为,这种隐形减盐是非常有效的。

  对于中国消费者喜欢吃的咸菜泡菜,陈应让认为,这些咸菜的盐分确实挺高。消费者尽量少吃,确实想吃的话,看看有没有一些减盐的产品,还可以通过隐形减盐来减少盐的摄入。

  对于参与此次“中国居民盐与健康网络调查项目”,陈应让表示,很荣幸有机会参与在居民盐与健康调研的活动中,因为康师傅要积极响应政府。此外,身为国内主要的食品企业之一,康师傅也想借此了解消费者对盐的认识,对盐味食物的需求是怎么样,一方面可以帮助科普,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这些调研成果作为研究低盐食品信息的一个来源。

  康师傅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企业和品牌,有方便面、饮料、饼干和水等众多食品广受消费者欢迎。陈应让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目前国内预包装食品的盐含量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康师傅这一两年来已经陆续做了一些研究,主要可以分成两方面,一个是参与很多减盐减钠的推广活动,也开始对预包装食品进行一些减钠的研究。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希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美味、健康又方便的食品,其中减盐减钠就是健康产品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说方便面,有很多消费者未必吃很咸的,有些人喜欢吃咸的,所以就提醒消费者,酱包和油包都根据自己的口味酌量加入。第二是,康师傅也会结合调研努力推出一些低盐口味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前蛋糕类产品在做一个减盐的配方,大概在这段期间内,减盐10%到20%的配方就会推出,在减盐工作方面尽一份企业应该尽的力。(中新网财经频道)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