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经济观察:农民淘宝店主新春盼“春天”

2014年02月04日 20: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2月4日电 (作者 李晓喻)即使是春节长假期间,29岁农民王会立的心思也没离开过自己刚经营不久的网店。

  4日(农历正月初五)上午,王会立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处理新的订单,浓郁的节庆气息似乎没有对他产生太大影响。他告诉记者,虽然7日开始上班后才能统一发货,但订单仍要按时处理。

  王会立的家在山东沂蒙山地区一个小村庄,煎饼是这里的传统特色主食。半年前,他开始尝试在中国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上注册网店,想借网络把家里的煎饼、杂粮等土特产卖到全国。

  在王会立看来,开网店卖农产品,不仅成本低,还能打开销路,又没什么技术含量,值得大干一场。然而在最初,这一想法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家里人不懂电脑,更不会上网,根本不知道网店是什么东西。”王会立笑着告诉中新社记者。此外,对笃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村民来说,网店经营是先发货再收钱,而且还是收“看不见摸不着”的钱,似乎也让人不放心。

  与家人的不理解相比,经营中的实际困难更让王会立头疼。村里能熟练操作电脑的人屈指可数,他只好自己天天守在电脑前;新店刚开,信誉度还不高,加之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不少顾客对煎饼能否卫生疑问重重;众口难调也让他颇费心思。

  但没过多久,王会立的小店就迎来了“春天”。淘宝网交易记录显示,一开始少人问津的煎饼,现在常常到了深夜还有人下单;2014年春节前的一个月内,他的“老乡煎饼”卖出了6000多件。除了煎饼,其他一些特产杂粮销量也明显上升。

  逐渐向好的业绩改变了村民的看法。据王会立介绍,现在全天候参与网店经营的村民已有10人,“人们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

  不过,王会立也坦言,现在线上竞争越来越激烈,自己有限的一点营销知识已经不够用,要走好未来的路着实“压力山大”。

  4日恰逢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谈及新春愿望,王会立笑称,一盼能有更多的扶持措施;二盼能接受一些专业培训;三盼自己的小店能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近年来,中国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45.8%,网民数量超过6亿。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已超过8.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网络购物交易额占比达16%。

  在此情况下,利用网络出售农产品也渐成为农民的新选择。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有利于农民与市场直接对接,让农业经济焕发新的生机。(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