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媒盘点海外制造业在中国洽谈商务四点须知

2014年02月10日 09:11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据美国杂志《福布斯》网站2月7日报道,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外包行业也日渐兴盛,众多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海外订单。这也意味着,国外企业与中国的接触也日渐频繁。为此,《福布斯》提出了与中国人洽谈商务的四点建议。

  1. 正视不同商业文化间的差异

  理解并包容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中国的生意是基于关系的;而在美国,生意是基于交易的。这就是说,在中国,对方只有了解、信任你,才会与你密切合作,探讨互利共赢的商业模式。其次,在整个商业文化中,娱乐是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你要做好相应准备,花费些时日,拉近与厂商的关系。最后,交流方式的不同。美国人喜欢开门见山,直接探讨解决方案;而中国人则比较沉默,内敛。因此一个解决方案,可能要经过多次会议才能最终确定。

  2. 明确交货时间

  将产品外包给中国的企业,如果能够承诺建立、发展深度合作关系,那他们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你要让中国制造商相信,你已是迫不得已,背水一战。如果中国制造商觉得,你并没有到火烧眉毛的地步,就会放松质量监控,其他问题也随之而来。你势必将会为此亏损一笔,还有可能会损害公司声誉。

  3. 不厌其烦地探讨细节问题

  有句老话叫“吱吱叫的轮子先上油”。中国的制造业也是如此。在细节问题上多做探讨,如样品制作、订单采购、生产计划与进度、质量监控、发货状况等,这样就能得到生产工厂的更多关注。以往经验表明,成立一个三人小组与中国厂商直接接洽,绝对事半功倍。三人小组中,一人负责物流,一人负责产品,另外一人负责质量监控。

  4. 克服艰难险阻

  即使双方能够在文化上相互理解,明确交货时间,做出财务承诺,仍然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要更加注重培养长期合作关系,归根到底,你要把中国供应商当做忠诚的合作伙伴,而不是视其为可有可无的廉价劳动力,这样在你遇到困难时,你的合作伙伴才会助你一臂之力。谨记,在中国一切皆有可能,但不是唾手可得。蔡山美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