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经济学家:13%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图)

2014年03月06日 06:0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经济学家:13%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图)

  增速是否适度?

  M2增速与经济运行基本匹配

  “货币供应增速应当与实体经济的货币需求变化相适应,过快容易导致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过慢则会拖累经济增长,引发通货紧缩。从我国历史经验来看,每年的M2增速超过实际GDP增速和通胀率之和2—3个百分点是比较合适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M2增速设定的基本标准。

  连平分析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速预期目标为7.5%左右、CPI上涨约3.5%,与此对应,13%左右的M2增长目标是比较合适的,与实体经济增长情况基本匹配。

  连平指出,投资对资金的需求较大,而消费对资金需求较小。“过去我国经济增长一直以投资驱动为主,但近年来已经发生积极变化:发改委预计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7.5%和14.5%,投资增速较上年有所下降而消费增速有所上升。我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也要求M2增长适度,不宜过快。”

  面临哪些挑战?

  经济下行压力、利率上升、金融体系风险累积

  M2增速不能过低。“近两个月的制造业PMI环比持续下降,尽管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但也显示当前经济运行存在一定程度的下行压力。M2增速不能过低,以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连平说。

  今年利率市场化进程将深入推进,也会给货币供应量调控带来影响。“短期内利率市场化会带来利率水平上升,抬高企业融资成本。”连平分析说,因此货币政策也不宜过紧。

  M2增速更不宜过高。“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和‘影子银行’三类风险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如果货币政策过于宽松,风险将进一步累积,而且还会带来金融机构的过度创新,带来流动性风险。”连平说。

  如何保证合理的货币供应量适度支持经济增长?连平建议,在M2增长13%左右的总体目标上,货币政策操作应更加注重灵活性和针对性,特别是要运用好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调节作用,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回笼和投放的力度,并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定向央票等工具加强针对性的定向调节。

【编辑:段红彪】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