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宜信否认现8亿坏账 专家:P2P急需监管措施出台

2014年04月09日 15: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提要]截至目前,已经有148个平台出现提现困难、失联、倒闭,数以万计的投资者因此血本无归……为此,中新网金融频道推出“P2P观察”系列报道,剖析P2P行业背后的运作真相……
[ P2P监管思路逐渐明晰][ P2P傍银行炒“托管”]

宜信否认现8亿坏账专家:P2P急需监管措施出台

  中新网4月9日电 (财经频道 汪洁) 8日,宜信被曝疑似因东北烂尾楼项目有8亿贷款已经坏账,贷款主体已经遭到多起诉讼,宜信难以追回全部欠款。宜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相关网络媒体“8亿贷款已经坏账”的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目前正在积极跟进处理。近年来中国P2P进入一个野蛮生长的时期,但去年来多家P2P曝出倒闭、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专家认为,我国的P2P平台多数属于资金中介而非信息中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P2P,真正的P2P需要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监管措施的出台。

  P2P龙头企业宜信陷8亿坏账风波 回应称消息不属实

  据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以P2P网贷平台最为老牌而知名的宜信被曝8亿贷款已经坏账,贷款主体已经遭到多起诉讼,宜信即使申请资产保全,也很难追回全部欠款。

  报道称,宜信此次似乎落入精心设计的“陷阱”,坏账公司本身就是个皮包公司,尽职调查时的银行流水都是造假的,抵押物都是东北4线以下城市的烂尾楼。但是高达22%的利率吸引下,宜信仍然放出了这笔贷款。

  8日,中新网财经频道联系到宜信的一名高层人员,他表示,这些报道不属实。追问下他表示公司会对相关情况作出说明,然后匆匆挂断电话。

  随后,宜信方面再次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关于宜信有风险产生的相关网络媒体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目前正在积极跟进处理,“宜信一直以风险管理为核心,追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供服务。我们充分理解金融创新过程中风控的重要性,并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断完善风控体系。目前各方面工作正常顺利开展,风险可控” 。

  中新网财经频道浏览宜信官网发现,宜信CEO唐宁于3月31日表示,P2P业务的显性门槛不高,但隐性门槛非常高。宜信的整个风险管理环节涉及信贷业务拓展部门、贷审风险管理部门、代后管理部门等多部门运作。信贷业务拓展部门主要负责客户的开发和资料的收集,对客户进行身份认证及做好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贷审风险管理部门一方面负责风险数据分析、建模,进行实时的数据监控,系统维护,制定相应的审批政策与审核标准,同时负责具体的贷审运营工作。另外,贷后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贷后管理部门负责风险预警、逾期客户催收等,具体该部门利用量化工具,密切关注客户的还款行为,结合数据模型开发客户的行为评分模型等,制定不同的催收策略,以及进行资产组合的风险预警管理。

  此次事件发生后宜信方面表示报道不属实的同时,也表示其以风控管理为核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供服务。但多年来,宜信的商业模式和坏账情况等的低透明度仍让市场存在质疑。中新网财经频道欲就这方面的问题致电宜信,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P2P网贷平台倒闭风波频发 专家称我国P2P“发育不良”待完善

  近几年我国P2P经过萌芽和发展逐渐成为金融系统中一个重要方面。中新网财经频道查询中国电子研究中心发现,2014年2月份,全国P2P网贷总成交额达到了104.76亿元。但自去年以来不少平台曝出倒闭或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引发了公众对于P2P的质疑与担忧。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3年12月8日数据,2013年以来,累计已有64家P2P平台出现经营困难或者倒闭、跑路的现象;仅2013年9月至11月的两个月时间里,全国多地有超过40家P2P企业资金链断裂或关闭。部分公司是利用P2P的创新模式进行欺诈骗钱,大部分公司是经营能力不足,或对P2P的风险估计不足致经营失败。

  对于目前很多P2P平台存在的倒闭、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目前我国的P2P发展的并不成熟。之所以会有P2P平台倒闭、资金链断裂等情况的出现,其实与这些平台的本质有关。目前国内的很多P2P平台从本质上看是资金中介而非信息中介,“真正的P2P应该是信息中介,为借贷双方提供一个信息平台,不会有资金链、存贷率、坏账率的说法,因为真正的P2P不直接放贷。目前很多国内的P2P平台看似是信息中介,其实是资金中介,资金流向了经营者的腰包。”

  此外他认为,P2P平台的经营者对P2P的风险管理、交易结构的设计和一些制度安排方面缺乏清楚的认识,监管机构也对P2P网贷平台也缺乏了解,监管缺失,这些因素都使得P2P乱象发生。“国内P2P对欧美的P2P模式作了改造,欧美有完善而透明的个人信用认证体系,我们没有征信体系、信用评级,于是一些P2P平台通过承诺保底来吸引客户,但这些平台不是融资性的担保公司,它们没有牌照、没有杠杆率的上限,本质上是不能担保的。”他认为,个人信用体系可以慢慢建立,相关的监管措施也有待完善。

  此前,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倒闭的P2P平台大多属于自融平台,资金通过这些平台流向了企业和个人的腰包,这种网贷本身存在极大风险,尤其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或老板携款跑路的情况。据此他提醒网友在选择P2P平台时,尤其要注意这个平台有没有与之合作金融担保机构,要弄清楚其资金投向和使用量情况。

  银监会牵头P2P监管研究 不规范P2P企业或被清洗

  据经济参考报9日报道,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期间表示,为了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规范和监管,国务院日前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做了分工,刚刚决定由银监会牵头来承担对P2P监管的研究。阎庆民同时也表示,因为刚开始启动相关研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方案。

  根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平主持的《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自2006年开始,P2P借贷平台在中国陆续出现并呈快速发展趋势,平台数量从2009年的9家增长至2012年的110家。截至2013年末,至少有238家活跃的P2P借贷平台,整体数量在700家到800家之间,成交额超过1000亿人民币。

  对于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P2P监管却一直处于空白。

  据悉,此次政府部门对P2P的监管研究讨论将涉及确定P2P网贷平台机构性质、确定监管主体、监管内容和监管形式等方面。同日在博鳌发布的 《小微金融发展报告》指出,未来P2P行业集中度将显现增加的趋势。监管趋严将会清洗掉一批不规范的P2P企业,激烈竞争也将使小型的P2P公司生存困难。与之相反,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一些大的P2P已经具备了成熟的运作模式,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这些公司会受益于行业的健康和规范化,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中新网财经频道)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