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促稳新消"四因素促外贸增速二季度实现正增长

2014年07月10日 13:24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0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介绍2014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

  从刚才您的介绍中我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是逐步回暖的态势,同时二季度的进出口增速比一季度由下降转为了增长。那么,您能否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外贸回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另外,我注意到您介绍了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是同比有所下降的,这个态势下半年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郑跃声:

  谢谢你提问。刚才我已经向各位通报了,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的总体情况。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速在二季度实现了正增长,特别是5月份、6月份,进出口增速的增幅在逐月扩大。分析其中的原因,我把它概括为“促、稳、新、消”四个方面,也就是四个字。

  “促”,就是促进。今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部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随后海关总署以及国务院的其他部门相继出台了配套措施,广东、江苏等外贸大省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显示,5、6月份中国外贸出口的先导指数分别为42.3、42.2,为两年来的最高值和次高值。一季度,我署发布的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1.6,二季度的平均指数达到了42.1,提升了0.5,这也显示出口向好的趋势将更加明显。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前期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形成合力,有力地提振了外贸企业的信心,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积极效应正在不断的显现。

  “稳”,经济形势趋稳。今年6月10日,世界银行发布了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逐渐加速,全年增速可达2.8%,较2013年提升0.4个百分点。7月3日,摩根大通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全行业PMI产出指数平均值为54.1,这是自2011年一季度以来的最好水平。这些数据也表明,全球经济正经历着持续复苏,我国对外贸易的外部需求将进一步改善,这将有助于我国外贸进出口企业企稳向好。

  “新”,也就是一些新型的贸易业态发展和提速已经成为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些新亮点。例如,从2012年底开始,我们在上海、杭州等五个城市启动了跨境电子商务的服务试点。2013年10月1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运行,目前运行良好。此外,我国积极参与高标准自贸区的建设,加快推进自贸协定的谈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应。这些新型贸易业态发展的提速,正在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的增长点。

  “消”,去年的1-4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基数较高,导致今年同期我国进出口同比出现了负增长。4月下旬以来,随着这些高基数影响的消失,在5、6月份,我国进出口增速实现了正增长。

  上述四个方面,我认为是我国外贸进出口呈现回暖态势的主要原因。

  关于您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我国民营企业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明显下降。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刚才已经介绍了,上半年初进出口的总值是4.16万亿元,下降了1.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3.6%。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受去年前4个月同比基数过高的影响。今年2月、3月、4月,我国民营企业的进出口连续三个月同比下滑,随着4月下旬以后高基数的影响逐步消失,5、6月份连续两个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呈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分别增长13%和16.7%,均好于同期我国外贸的总体增速,回升的势头十分明显,为支持我国外贸稳定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于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也包括前面讲到的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也专门提到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出口服务,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外贸的发展。而民营企业自身的经营也比较灵活,决策效率高,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强。近期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明显快于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当然,我国民营企业的整体实力与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相比,仍然还有一定的差距,创新能力不足,抵御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更容易受到经营成本上升、贸易摩擦加剧等负面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谢谢。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