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东盟进入“多事之秋” 中国与东盟关系需“再出发”

2014年07月10日 18: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7月10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半年多来,无论是东盟国家的内部变局,还是打造经贸合作“钻石十年”的现实需要,都让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似乎走到了一个只有调整才能更好前进的关口。

  在10日举行的“2014上半年东盟形势分析会”上,未来中国—东盟关系如何“再出发”引发多位分析人士的热议。

  2014年以来,东盟进入“多事之秋”:从泰国持续至今的军事戒严,到印尼的新一轮大选,再到缅甸的修宪问题,这些政治变革虽然程度不同,但无一不对东盟国家的未来发展道路和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与一些东盟国家的关系也磕磕绊绊。针对中资企业的打砸抢烧,使中越关系一度降至冰点;中菲关系因南海岛屿及海域争端也明显恶化。

  分析人士认为,在此情况下,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步入了关键的调整和重塑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亚太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指出,尽管目前东南亚局势总体可控,东盟也对打造与中国全方位合作的“钻石十年”寄予厚望,但不容否认的是,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正在经受严峻考验。

  曾经携手打造合作“黄金十年”的中国与东盟,如今面临哪些障碍?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指出,中国快速崛起引发的心理压力,同质化的激烈竞争造成的经济发展困局,领土岛礁争端导致的安全问题,是目前东盟与中国关系面临的三大困境。

  在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周方冶看来,如果以夫妻关系喻之,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正处于“七年之痒”。

  他指出,从双方经贸合作上看,诸如减免关税、扩大双向投资等容易达成共识,短期内可带来明显利好的“好肉”几乎已经“吃尽”,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继续深入合作,真正实现双方经贸关系从“黄金十年”向“钻石十年”的跨越,势必触碰对方的核心利益和敏感地带,非充分的战略互信难以实现。

  这并非危言耸听。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直言,基础设施、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竞争政策等,是建设东盟经济共同体一系列目标任务中“较难完成的部分”。

  中国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6%,较上年同期的12.2%明显下降。

  有鉴于此,中国—东盟的经贸关系似乎必须思“变”才能求进了。

  周方冶指出,要升级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应当探寻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思路,如加强交通、通关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择一两个战略支点国家进行重点突破,进而撬动整个东盟与中国的合作。

  在周方冶看来,最重要的是要有跨区域的发展视角,摆脱同质化的发展困境。“就像一个封闭的水塘,一条逐渐长大的巨龙会挤占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打破这个‘水塘’,让东盟国家因中国进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更可行的选择。”

  “现在应当跳出传统的合作思路。”许利平指出,中国应与东盟进行新的产业对接,如医药、环保等朝阳产业,这样才是可持续的,也是共赢的。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夏友富认为,中国应当结合东盟国家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合作,提升其发展能力。此外,还可以进行全产业链合作,拓展合作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产业规划沟通、产业政策协调,已经成为目前中国与东盟产业升级的有效举措。

  2014年6月,中国与东盟已经建成建材、物流等三个行业的合作机制,双方产业合作渐呈活跃之势。(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