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价中国债务不能搞“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

2014年07月25日 10:05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一 帆

    日前,渣打银行公布一份报告称,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在6月底达到了251%,远高于2008年底的147%。报告还称,“与债务的绝对值水平相比,如此快速的债务积聚更令人担忧,因为其他经济体的经验显示,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债务如此迅猛地增加,几乎总会有金融风暴接踵而至。”事实是不是这样?该如何评估中国的债务风险呢?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的是,对中国债务情况的判断应采取哪类标准。同一份报告提到,美国在去年底的总债务与GDP之比约为260%,而英国为277%,日本以415%的比率领跑全球。若单纯以该比值来看,似乎前述各大经济体的危险更高些,且以日本为最。但若以人均GDP来衡量,中国属于新兴经济体,那么,中国的债务问题是否可以简单拿欧美标准来刻舟求剑呢?这是个大大的问号。

    笔者认为,中国债务情况评判不适用欧美标准,不仅在于中国属于快速发展的经济体,还在于中国债务形成中的一些特殊之处。

    首先是经济观念的不同。中国是储蓄率高的国家,传统观念是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因而,其特点是一边借,一边攒;即使借的多,但攒的也多。这一点就和那些过度依靠外债的经济体有很大不同。从很大程度上看,中国的债务是在经济体自身内部的有序循环。

    其次是债务人不同。中国的债务人主要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或私人消费者。中国企业在大肆借贷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存款,并通过银行和影子银行来周转资金,将钱借给其他公司。这虽然造成金融脱离实体向虚,不利于经济发展,但这主要是由于金融体系相对不发达,是企业实体替代了部分金融机构的职能。因此,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过度负债”。

    再次是借债用途不同。中国的借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投资,最坏的结果可能是收获了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以及产能过剩,但不能因此“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要看到举债建设的高端基础设施等优质资产。例如,中国的高铁系统和诸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而欧美举债则是大肆用于消费,造成寅吃卯粮,最终导致危机。

    即使忽略这些不同,对于一国债务风险的判断也不应仅凭借一个孤立的指标作出,而要根据偿债能力、流动性、负债率等一系列指标作出综合判断。

    当然,出于中国人宽厚善良的传统秉性,渣打银行的预测权且可以作为一个善意的提醒。而且,中国正在进行新一轮改革,债务问题已经和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地方政府金融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议题一并纳入视野,各项有针对性的措施正逐步落实。未来,在积极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同时,当更加注重加强风险监测和防范,不断巩固改革成果,让改革之路更畅通,让中国经济更健康。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