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区域启动通关一体化 我国迈入"国门红利"时代

2014年09月23日 10:2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三区域启动通关一体化我国迈入“国门红利”时代
    9月21日,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应急协调中心”,长三角地区5个海关的通关一体化业务系统正在进行最后的联调测试。新华社发

  长江经济带和广东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22日启动,当日石家庄海关亦加入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我国经济三大引擎带海关同启改革后,报关单量将占全国海关总报关单量的约八成。此次改革打破了区域“藩篱”,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标志着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迎来“国门红利”时代。

  “多地通关,如同一关”

  9月22日上午8:30分,新美亚通讯设备(苏州)有限公司申报空运进口的一批往复式水泵,从上海空运进境。从报关单信息申报到海关通关系统完成审核、货物放行,整个过程不足1分钟。这是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南京海关监管通关处工作人员王一卿表示,改革从根本上打破了地域限制和关区行政界线,形象表述就是“多地通关,如同一关”。

  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后,企业可自主选择向经营单位注册地海关、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或其直属海关集中报关点办理申报、纳税和查验放行手续。同时,取消报关企业跨关区从事报关服务的限制,允许企业“一地注册,多地报关”。

  从广州口岸进口货物的南通外贸企业负责人王全告诉记者,以往他们要么在广州办理口岸清关手续,要么办理转关手续,使用监管车辆运输,要么按属地申报方式报关。“实施一体化后,可以直接在南通办理申报手续,海关放行后直接到口岸提货,途中运输无需用监管车辆办理转关。”他说。

  费用降三成

  区域通关一体化意义重大,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张宁认为,此举可以减少多次报关费用,实现互联互通。

  7月1日京津地区率先实施的通关一体化改革效果印证了这一判断。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京津两关共办理一体化报关单90.14万票,日均1.25万票。天津经北京空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减少约8小时,运费节省约30%;北京经天津海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减少约3天,运费节省近三成。

  外贸大省广东亦然。2013年,广东海关监管进出口货运量10.9亿吨,占全国三成;口岸监管进出口货值1.38万亿美元,占全国33%。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广东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应急协调中心总指挥赵民表示,广东有7个直属海关,关区内目前注册企业超过12万家,一体化改革将极大降低他们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记者在江苏采访了解到,该省现有进出口企业8万多家,在改革相关海关办理手续的进出口货值占全省进出口外贸总值的47.18%。南京海关风险管理处处长马红兰表示,从货值比重上看,南京海关辖区内有通关一体化需求的企业基数很大,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省去企业往返奔波,大大降低了费用。

  据测算,以一个40尺进口海运集装箱(不查验)从上海外港运输到苏州地区为例,选择一体化通关作业模式的通关费用较其他通关模式的通关费用最多下降约27.49%。

  一盘棋共享“国门红利”

  “通关一体化改革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表面上看企业受益最多,但其深远影响不止于此。”南京海关监管通关处处长沈建明等认为,通关一体化改革是我国继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切实扫除外向型经济发展障碍的重大举措,宣告“国门红利”时代真正到来。

  改革将释放国内各区域发展潜力。以长江经济带为例,长江航运潜力将进一步释放。随着改革向长江经济带腹地的推进,内地沿江各省份的货物均能通过低成本水运快速走向世界,拉近相关区域与国际市场的距离。

  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刘志彪认为,改革有助于推动开放走向深化。我国作为转轨中的经济大国,要让区域经济更加开放,就要最大限度克服和消除各种阻碍资源和要素流动的因素,促进区域优化发展。“通关一体化改革将加快经济要素转移,重塑开放发展格局。”刘志彪说。

  在当前各地跃跃欲试通关一体化的大势下,此轮改革有望推动全国通关一盘棋。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表示,目前看,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了跨区域通关更便捷、惠及企业范围更广泛、进出口物流更顺畅等预期目标,未来将在各地探索基础上继续推进改革。

  一些分析人士亦表示,本轮改革将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等地快速跟进,进而加快全国范围内的通关一体化进程。

  (据新华社南京9月22日电)

  相关新闻

  上海自贸区挂牌即将满一周年

  企业感受三大改革红利

  据新华社上海9月22日电 上海自贸区挂牌即将满一周年,其运营效果如何,企业最有发言权。多位企业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自贸区的改革创新,企业在外贸平稳增长、业务多元拓展和降低融资成本方面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作为自贸区的四大制度创新之一,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外贸的平稳增长起到了不小作用。吉城耀浦实业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晓明告诉记者,自贸区在通关和退税方面的速度很快,这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是很大的利好。

  在货物进出口上,今年前8月上海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2343万标箱,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约1个百分点。

  自贸区在工商登记改革中,采用了“先照后证”的制度,降低了创业创新门槛,为投资者注册新企业、开拓新业务带来很多便利。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告诉记者,海通期货在自贸区内成立了专业子公司海通资源,为实体企业提供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服务,以摆脱对单一经纪业务的依赖。上港集团也在自贸区内注册了融资租赁公司、冷链物流项目等,通过多元化经营延长产业链、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短期内令企业受益最大的,还有自贸区的金融开放政策。通过引入境外资金,企业的融资渠道得以拓宽,融资成本也得到了控制。陈戌源告诉记者,通过自贸区的跨境人民币借款业务,上港集团在境外融资超过100亿元。

  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创新,还和正在建设的长江经济带形成了有力呼应。陈戌源认为,长江的入海处就在自贸区,这意味着自贸区可以成为长江经济带的引擎和窗口。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上海港继续推进长江战略,今年相继入股江苏的太仓港、安徽的芜湖港等。通过自贸区的启运港退税和通关一体化等改革,和沿线的内陆港口形成联动发展。

  从各方的反馈看,自贸区改革取得了扎实进展。不少企业家表示,希望自贸区进一步深化政府改革,给企业减负、为创新加油。同时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的力度,如拓展自由贸易账户的外币业务,引导国内利率下行,给实体经济创造更大空间。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