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球创新百强 中企“零的突破”不足自喜

2014年11月13日 10:12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日前发布了第四届即2014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依据一系列与专利相关的评定标准,全球100家机构获此殊荣。华为公司作为中国大陆仅此一家首次上榜。

  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历来被视为全球科技创新版图强弱沉浮的风向标,因而排名状况备受关注。自2010年汤森发布这个榜单没有中国大陆企业入榜,到2014年仅有华为公司一家上榜,这种“零的突破”预示着中国大陆企业的创新能力正在迈进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的行列。毫无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中国制造”正努力向着“中国创造”转变的成果,“全球百强创新机构”作为权衡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最重要的标杆之一,中国大陆有企业入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企业科技创新向世界展示的形象和名片,反映出中国大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正缩小着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即便是一家企业上榜也值得可喜可贺。

  中国大陆企业荣登“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总算是一次“零的突破”。但是,当“中国制造”普及全球每一个角落,可“中国创造”却寥如晨星,如此悬殊的对比,凸显出中国大陆企业实际的创新能力并没有因为专利数量的增加而增强。近些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的1/4。截至2012年7月,中国用了27年时间,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突破100万件,成为全世界范围实现这一目标最快的国家。专利数量位居全球第一的中国,入围“全球创新力百强”却仅有华为一家,这恰恰暴露了我国专利数量与专利质量出现了严重不匹配的状况,也与中国的海外专利申请获批数量过少,专利的影响力严重不足密不可分。

  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成功的基石,也是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的试金石。虽然一个国家的专利数量是衡量创新力的重要指标,但创新的意义远不止专利申请数量那么简单。现在我们的创新意识存在着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对专利数量的增长特别看重,可对专利的质量往往不够重视,常常沉醉于专利数量的大幅增长,以为专利数量越多则表现出创新能力越强。却忽视了对专利尽快转化生产力的努力,导致通过千辛万苦创造出来的专利沉睡在档案馆里,导致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而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高达80%。这足以表明中国企业的创新力仍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恐怕与当前中国的市场竞争体制还存在着阻碍企业创新的弊端和漏洞密不可分。一方面,资源大量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中,石油、电力、电信、钢铁、铁路、金融等垄断企业可以轻而易举地攫取巨额的垄断利润,目前,中国利润水平最高的企业就集中在垄断程度最高的国家管制性行业中,高垄断和高利润并存,因而缺乏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名目繁多且不公平的补贴政策让许多企业对创新无动于衷。比如对于出口型企业的出口退税政策扶持。出口退税固然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做法,但如果补贴范围过大、补贴金额过高,反而会诱使一些企业懒得创新。再一方面,在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并没有把着力点放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国际知名的品牌上,造成了中国经济在规模和地位上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作支撑。

  华为入“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实现了国人不再缺席全球创新力百强榜的宿愿。作为经济规模全球第二的大国,仅有华为一家入榜,显然与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声誉极不相称,而要改变创新动力不足和积极性不高的状态,就必须转变专利申报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弊端,在政策导向上作出适时的调整,调动企业和科研单位投身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加速经济转型升级与提升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的转变;由制造环节向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环节的转变;由贴牌生产向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转变。摆脱“低成本依赖”,走出“低权益发展”,跳出“粗加工生存”,改变总处于产业链低端、利润率微薄的命运,提升企业议价能力和话语权,实现企业质的跨越。期待更多的中国“华为”跻身全球创新百强榜,进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