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提速价格改革 医药领域料有大动作

2014年11月17日 18: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电 (记者 周锐)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

  作为市场最有效的“指挥棒”,“价格”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核心力量。围绕着价格的改革也就成为市场化改革所必须啃下的一块硬骨头。

  李克强此番部署,说明在把多个领域的定价权相继“交还”市场后,中国官方还将出台更多的价格改革举措,加快市场化改革攻坚战的进程。

  而一系列的迹象显示,医疗药品领域有望成为本轮价格改革攻坚战的突破口。

  中国政府网日前发文详细描述了此次常务会的详情,文中用专门的段落提到了李克强对医疗领域的关注和表态:“目前公立医院医事服务费价格确实太低,但药价虚高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要通过改革,逐步理顺这种不合理的价格机制”。

  这一段表述释放了两个重要的改革信号:其一是医疗服务:在官方难以统一测算成本的情况下,医疗服务未来或交由市场定价,让医疗服务者的劳动价值得到体现;其二是药品,官方现行的制定药品价格“天花板”的定价模式也将有所调整。

  目前内地对药品价格的行政干预是通过制定最高限价的方式来确定。业内人士透露,这种药品价格“天花板”看起来控制了药品的价格,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引发了一个明显的问题:

  成本高、疗效好的的药品因价格更靠近“天花板”,其在药价中为医院提供回扣的空间就相对较小;相对的,成本低、质量差的药品因价格远离“天花板”,反而获得更大的运作空间,使得药品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刘恩国告诉中新社记者,过去在没有全民保险的情况下,药品的需求端缺乏一个集体谈判平台和药品制造商进行博弈。单个病人对于药品制造商的抬价毫无抵抗力。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制定最高价的做法有一定的必要性。

  在刘恩国看来,目前官方有两个有利条件做到既放开药品定价权激发市场活力,又不会引起大的波动。

  其一是伴随着政府主导的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越来越完善,医疗保险已经可以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在药品需求侧形成力量,代替行政管制与供给端的药品生产商进行博弈。

  此外,医保支付手段的改进也有助于改变药品市场的乱象。刘恩国分析说,过去医保对药品的支付是按照单一药品的价格来进行,但是目前,医保的支付已经不是以药品价格为单位,而是以“病种”甚至“人数”为单位来进行。

  “支付方式带来的变化就是对病人用药不再是医院的收入而是成本”,刘恩国举例说,如果医保确定了阑尾炎的治疗为X元,那么医院每治疗一个阑尾炎病例,医保都会向医院支付固定的X元。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的收入水平就取决于医生能否利用其专业水平,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药品。药厂如若肆意涨价,自然不会被医院选择。

  在此之前,中央电视台也曾引述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彭森观点称,现在完全具备条件,把主要的政府分管的一千多种的医保范围内的目录内的价格,完全放给市场。

  不过正如李克强所要求的那样,官方既要尽早形成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又要平稳推进,让人民群众对某些改革可能产生的价格波动“可承受”。因此,官方下放药品定价权还需要多项措施来配合。

  刘恩国表示,要将药品价格交由市场确定,就必须继续提高医保的集体谈判能力并持续改进医保支付方式。除此之外,官方还应加大对药品企业的反垄断执法力度,避免串通投标、哄抬价格,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牟取暴利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出现。(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