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产业论坛:文化金融发展的新趋向

2014年12月04日 08:57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年3月,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在近几个月推进文化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北京、江苏等地的多家银行开始探索文化艺术企业的合作,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关于深入推进文化与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各地在实践中寻求解决文化金融政策在执行落地层面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生变革,正全面驶入新常态。在传统产业增速收敛的情况下,文化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的重心逐步转向以市场化方式配置资源为主,金融业与文化产业间的沟通交流逐步深化,文化金融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我们欣喜地看到,文化金融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完善。在政策方面,国家越发注重文化金融发展与文化产业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相结合,文化金融已成为文化产业政策实施的重要抓手。扶持小微企业、鼓励民间投资,通过金融改革、税收改革促进文化金融发展都已成为文化金融政策的重要特点。另外,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在带动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围绕政府整体产业布局有效聚集,实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随着政府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投资准入门槛的放宽,以及投融资机制完善,文化产业领域已经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格局。民间资本、外资等社会资本正在加快为文化产业“输血”。据相关统计,仅今年上半年,我国境内发生的文化产业并购和战略性入股事件就达到125起,涉及交易金额达1000亿元人民币。在这些交易中,不乏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出于对文化产业投资价值的认可,由非文化企业主导的跨界并购,或文化企业主导的跨业并购,都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领域的热点。

  在文化金融发展中,互联网众筹金融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小微文化企业的重要融资模式。随着互联网金融大热,众筹网站得到了快速发展。众筹的低门槛和融资渠道广等特点,为小微文化企业和个人创意工作者提供了便捷。另外,文化项目可很好满足用户的参与感,引起共鸣,更加切合众筹模式。而众筹属于一个支持长尾创新的平台,支持个性化的产品与设计,文化项目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由于互联网在技术上的开放性,以及监管制度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宽松性,基于互联网的文化领域,极易于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断涌现新的产品形态、新产业模式和新经营业态。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文化领域,基于互联网的文化领域一直是文化金融重点介入领域。随着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生产领域的渗透和影响进一步加深,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还将继续深化,文化领域市场化程度将更高,文化金融介入的投资范围也将加快扩大。

  目前,虽然无论是国家还是业界都认识到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作为一个新生业态,文化金融合作在发育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瓶颈问题。

  首先,文化金融配套支持“弱”,影响了金融资本的进入。目前,文化金融在评估、担保、流转以及后续管理上还缺乏规范的操作流程,缺乏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补偿机制、退出机制及激励手段。其次,文化金融的发展环境亟待改善,应进一步完善促进文化金融发展的制度和政策,规范文化金融合作的发展。

  在文化金融发展中,我们看到,风险监管体系是一个关键环节。在未来发展中,应逐步建立起文化金融发展的风险预警、防范、处理与补救机制,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预警,逐步完善文化金融机构内控制度,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在金融风险的处理中,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风险规避和转移,从而减少金融风险带来的损失。此外,还要完善文化金融机构自律机制,加强文化金融机构间的信息沟通、平等协商,建构有效的监管机制。

  (惠鸣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