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百时美施贵宝裁员 称出于转型需要

2014年12月09日 09:3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有消息称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在中国大幅裁减医药代表,涉及人数达上千人,其中包括总监级高级管理人员。关于此次裁员,百时美施贵宝回应称“裁员出于转型需要”。

  百时美施贵宝不是首家在华提出转型的跨国药企。去年被爆出在华贿赂医院和医生的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GSK中国)最先提出转型,欲将医药代表由“销售型”向“服务型”转变。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政府大力打击医药贿赂的背景下,针对药企的合规检查将成为常态,药企裁减医药代表更多的是为了进行业务转型。

  外资药企相继裁员

  据了解,百时美施贵宝在中国的主要生产、销售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的员工总数不过2000人,上千人的裁员规模影响很大。对此,百时美施贵宝在声明中称:“作为我们转型的一部分,我们正在不断评估和决定合适的组织规模和架构以最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患者。并会努力把对员工个人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公平对待所有受影响的员工。”

  大规模裁员的外资药企不只百时美施贵宝。近期,礼来、拜耳等公司也传出裁员传闻,但目前尚没有官方回应。去年以来,包括阿斯利康、默沙东在内的外资药企都曾宣布裁员计划。去年,默沙东宣布由于美国监管机构推迟批准其新药上市,启动新一轮全球商业和研发业务重组计划,并裁员8500人,裁减的职位一半属于研发部门,同时还涉及行政、销售等部门。据了解,2009年斥资410亿美元收购了竞争对手先灵葆雅后,默沙东便启动了整合裁员计划。此前默沙东已宣布裁员7500人,加上此次裁员,两次裁员的数量约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8%。

  和默沙东一样,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也掀起了裁员潮。阿斯利康此前宣布,计划对其研发业务进行重组,合并三个大型研发中心的药物开发工作。而作为上述计划的一部分,公司将裁员约1600人。而早在2012年,阿斯利康为了应对潜在的困境,宣布裁员7300人。

  根据Bloomberg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全球前十一大处方药药企总计裁员超过了14.3万人。其中,仅默沙东与阿斯利康两家跨国药企便占到了总额的半数,分别裁去了超过4.6万和2.57万名员工,排名前两位,而辉瑞与强生两家美国药企紧随其后,分列三四位。

  营销模式出现转向

  针对百时美施贵宝的此次大规模裁员,有医药行业资深人士指出,百时美施贵宝是因为从糖尿病领域转向肿瘤等领域,不再需要这么多雇员,毕竟肿瘤病人并不像糖尿病人这么多。

  在中国反商业贿赂大环境的要求下,百时美施贵宝期望通过调整营销方式,以达到合规要求,因此销售人员成为首当其冲被裁的对象。此外,在公司全球“瘦身战略”下,减少中国区人员的数量是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自从2013年7月葛兰素史克爆出贿赂丑闻以来,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受到调查,一年多以来,监管部门对医药代表贿赂的打击力度并未减弱,导致外资、内资医药企业纷纷大幅度减少产品推介会,推广活动变得更为隐秘:“医药代表”这个外资企业的“舶来品”在中国市场上日益成为一个敏感的职业。有外资药企倾向于取消医药代表,今后只招聘医学专员,只进行学术传播。

  “由于中国反商业贿赂导致外资药企开始转变在华销售策略,降低了代金形式的学术推广费用,因此在成本和人员方面都有所减少。”有外资药企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些国外公司正在考虑今后是否将销售委托给第三方公司去做,自己只做生产、研发、技术支持以及学术讨论,这样以后再出现贿赂事件跟自己没关系。

  对于外资药企的此次转型,中康资讯副总经理李俊国认为,上述转型方向尽管可行,却难以实施。“从国外到国内,医药公司推广药品都是靠医药代表,如果实现销售模式的变革,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说转就转。”

  业绩不佳首减人力成本

  跨国药企近期业绩不尽理想,也是导致其大规模转型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众多外资药企其面临专利药集中到期的困境:一边是重磅产品纷纷过专利保护期;另一边却是重金投入的新药研发收效甚微。“近年来外资医药巨头洗牌频繁,旗下明星专利药即将到期是一大权衡因素。”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药企的专利药物,在专利到期之前,可以大赚特赚,但是一旦畅销药物专利到期之后,就会面临仿制药的剧烈竞争,这与专利药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据统计,诺华去年营收仅增长2%,在这两三年内包括代文、格列卫等多个重磅药物专利将过期,这实际上是诺华作出上述出售非核心业务、重新聚焦核心业务的直接因素。此外,饱受明星药物立普妥专利到期困扰的辉瑞,2013年全年营收515.84亿美元,同比下降6%;但其利润220亿美元,同比增长51%,缘于辉瑞2013年将营养品业务出售给雀巢带来巨额一次性收益。其中,2004年开始连续7年销售额超百亿美元的立普妥因为2011年美国专利到期损失惨重,2013年销售额仅23亿美元。

  阿斯利康2013年全年业绩更是惨淡:营收257.11亿美元,同比下降8%;利润25.71亿美元,同比下降59%。阿斯利康重磅药物耐信2006年至2011年每年销售业绩均在50亿美元左右,2013年下降至38亿美元。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药企业绩有压力的时候,通过缩减成本而提高利润是外资企业普遍的做法,也是保证利润一个最直接的做法,而缩减成本的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减少人员开支,也就是裁员。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认为,未来5年内,全球跨国药企的形势基本上是全球性裁员,非核心加工部分逐步向亚洲或者中国迁徙,裁撤本国的销售人员、生产人员、行政人员和研发人员,以期在新药无法持续支撑企业发展的情况下降低运营成本。

  南方日报记者 赵兵辉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