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消息称3000亿美元撤离中国股市 专家称数字恐夸大

2015年05月08日 16:34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数据快评,3000亿美元。彭博新闻社报道称,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预计,在截止3月的六个月内,总计有300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离开了中国。原因是一些境外投资者认为,现在A股似乎没有以往那么诱人了。股市涨得太高,投资者担心已经没有多少上行空间了,人民币汇率也不像以往那么稳定,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的房地产市场使得债务违约的风险加大。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在一季度外汇收支数据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确实存在资本流出的现象,不过资本流出属于意料之中的调整,不能简单等同于违法违规和隐秘的资本外逃。管涛还指出,这种调整是可预期的、可解释的、可承受的。桂浩明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评论这一现象。

  桂浩明:我想我们先看两个问题,第一,从去年以来,确实出现了外资流出局面,我觉得应该说这是正常的流出,你有流入总要有流出,实际上这个状况在过去有发生过,当然这次持续时间比较长,量可能稍微有些大,所以我们外管局也确实也出了一些警示,这其实是与中国经济放缓,人民币汇率已经不是像以前单边升值状态是有一定关系,同时也是和世界格局的一些变化有关系,所以我觉得这很正常,不可能外资只有流入没有流出,如果外资天天流入的话,可能我们的外汇局也会比较担忧。

  第二,3000亿美元离开中国股市,好像它是这样表述的,但我对这个有点怀疑,从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我们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QFII现在是可以合法进入的,QFII到现在已经百亿美元,真正用入买股票的不到1000亿,大概到到600到700亿这样一个规模。另外一个就是沪港通,沪港通能够进入到每天1300亿,全年是2500亿元人民币。

  到现在我们看到数据来说,无论如何加起来恐怕不到3000亿美元水平,从中国资本市场以往我们的经验来看,外资有没有?有!但是因为实名制,又是资本项目下又没有完全对外开放,所以我个人对这个数据开始表示一定怀疑,我认为这恐怕3000亿恐怕是包含在各个领域当中,至少从我们现在的股市当中,恐怕还没有3000亿美元的外资。

   万亿地方置换债发行近期启动:将采用定向+公开模式。经济之声评论:市场容量及低利率成发债制约因素。

  聚焦地方债。推迟多日的地方债发行近期将启动。值得注意的是,一万亿元额度的置换债发行,除了采用公开发行方式外,还可能引入定向发行的方式,且定向发行的规模将超过公开发行,成为债券的主要发行方式。比较可能的方案是,置换银行贷款的部分将定向发行给当初的贷款银行,所谓"谁家的孩子谁抱走"。而置换信托、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融资方式的部分,可能将主要采取公开向市场发行的方式。

  桂浩明:我想这在目前都是些猜测,也确实有那么一定的道理,从前面一个案例来看,我觉得更多是体现一种思路,当初民行发债,它在归还上有点困难,怎么办呢?就发新债还老债,继续叠加还是继续把它承担下去,或者说借新还旧。这个思路,我记得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央行也对银行提出过,大众型企业,或者一些重要企业借的旧债,那现在还不了,但是把它推回来以后很明显不动影响,它要生产。这种情况下,就借了新的以后,再还了一下,还了旧债借新债,其实就是以新还旧,这样子的做法。我觉得这也是模式一种变形,这个并非不可考虑,当然是这个债务本身,资产质量还是可以的,它是能够创造带来现金流量,这样能够盖掉它的新成本,或者它的利息,否则银行股票也很难坚持住。

  当然对于信托层面当中,那就依靠整个市场的力量来给以化解,因为我们的信托公司的规模这次还比较小,它也没那么大的资金,另外信托主要的还是销售给信托的受益人的,信托公司愿意借,受益人不愿不愿借还是另外问题。所以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本身是正常的也是可行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觉得大力的推动债务的重组恐怕是双方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像这种以新还旧这样一种模式,实际上也是债务重组。

  此前江苏省政府债券延迟发行,暴露出市场对地方债的犹疑。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九省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缓慢。有分析认为,存在的障碍主要还是市场容量问题,现在市场容量大部分以银行信贷市场为主,只有百分之十几是直接融资部分。其次是资金价格问题,政府以低债券利率置换,把银行置于两难境地,所以必须要变通。引入定向发行就是最大的变通。

  桂浩明:这个从目前来看,因为地方债务事实上会形成原因,这个完全交往给市场来解决恐怕也比较难。再次通过一些定向的处理,首先是一个两还相交去其轻的环节。如果说不能够帮它化解的话,这个风险扔给社会就很可能引发一些不稳定因素。另外对银行本身来说,它也涉及到借出去的这个债,放出去的这个债,它不能做空。通过这种方式实际上对于企业或者对借债人更长的一个还款期限,让你逐渐逐渐的化解,银行细分一些短期的流动性收益,从此换来了债务问题的自身解决。这个也是国际上当发生债务违约现象或者可能存在债务违约情况的时候,发生它的一些通常的做法。中国现在的问题就是,各方面债务的数据很多,从我们靠民生用的经济,很难完全去记清楚,怎么整治债券,债权人这个到底多大,实际上的股债的成本有多大,对于这种情况要做出用什么手段,记得有人看到报导,银行人他自己讲不是很清楚到底地方债生产出来的债务,到底是生产还是不生产,所以一方面要摸清家底。另外,要以一揽子的方案,特别在现在,整个流动性相对宽松,利率出现了往下走,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事情,来真正解决好相关的问题。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