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发布:企业健康进入新常态

2015年06月17日 20: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发布:企业健康进入新常态
浙江大学供图 摄

  中新网杭州6月17日电(见习记者 王逸飞)当下,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来自环境、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发展态势如何,成为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7日下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正式发布《2015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对中国企业现状进行了深度扫描。该报告是由浙大管理学院自2012年发起,研究采用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德尔菲专家法、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采用其设计的中国企业健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中国企业健康状况,此前已连续发布三届。

  此次发布的《2015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研究调查了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940名以企业高管为主体的样本。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企业已整体进入“健康新常态”,民企健康指数平均增幅最快,而人才开发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竞争力最为薄弱的要素。

  企业环境亚健康成顽疾

  在发布会现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凌对本年度报告予以了解读。

  陈凌表示:“‘健康新常态’描绘了中国企业的总体健康状况。具体而言,企业健康指数增长趋缓,东西部地区呈梯度演变,企业行为与企业环境健康有大幅提高,但创新力、领导力、市场力改善缓慢,国企健康进度缓慢,民企健康稳健快速。”

  浙江大学的研究同时表明,中国企业的创新力和创业活跃程度都在逐年增加,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创业活跃程度最高。

  在企业环境方面,陈凌透露:“四年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的发现,那就是中国企业健康的顽疾是企业环境亚健康。”报告指出,多年来中国企业环境健康指数得分最低,最先发展来的东部地区,仍然缺乏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科学高效的政策支持,以及包容健康的舆论环境。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表示,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种良性运作的生态环境,而这毫无疑问需要企业、政府、社会的更多努力。

  在企业普遍重视的人力资源建设上,报告指出,人力资源结构、人才投资和人才使用,是企业健康新常态下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最大资源性挑战。而目前人才开发总体上是中国企业竞争力最为薄弱的要素,人力资源瓶颈也将长期存在,政府和企业亟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提高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作为长期任务。

  陈凌同时表示,目前在企业健康状态在中国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地区四大经济区呈现错落分布,前后演变现象。“最早的东部经济率先步入‘健康新常态,中部地区表现出东部早期的朝气蓬勃景象。’”

  在企业健康指数的纵向对比方面,报告显示,中国民企健康平均增幅最快,创新力和创业力明显好于国有企业,国企在合规力和责任力上表现突出,而外企的环境健康得分为最高。

  中部企业发展抢眼

  吴晓波介绍,此次报告扩大了研究范围,增加了对东北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区域的调查取样,对比分析了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企业健康状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企业的总体健康得分为68.24分,其中中部地区最高(72.49分),东部地区最低(66.11分)。

  据了解,“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研究”一直关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组织常规情境——“健康九力”(创业力、创新力、领导力、竞争力、合规力、责任力、市场力、服务力、包容力)的比较分析。而从该数据看,中国四大经济区域企业健康表现并不平衡,其中中部地区得分显著高于其余其他三个地区。

  陈凌表示:“中部地区在健康指数上的比较优势,反映了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态势和后发优势,也展示了企业家对自己和环境的自信。”

  他也指出,相比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则处于艰难转型阶段,尤其是东部地区的整体得分为最低,企业环境得分低于60分。“企业家更需要一种新的创业力以快速适应经济新常态。”

  吴晓波认为:“东部地区是经济率先崛起的地区,企业已经到了升级的二次创业探索阶段,面临着粗放式发展留下的资源短缺和环保阵痛,对政府服务、环境支持的期望和要求相对更高。而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区域,‘一带一路’建设也将为中西部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机会和能量。希望企业能积极发挥区域优势,汲取经济转型之痛,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报告还显示,目前企业环境已经是中国区域经济的共同劣势。在中国四大经济区域中,市场力、服务力和包容力都是各自得分中最低的。在与会的业内专家看来,中国正在出现的新一轮改革,必然将扭转当前这种局势。(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