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国产热门大片最受关注 投入产出比不容乐观

2012年01月13日 10:0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9200块银幕,791部年产量,131.15亿元票房收入……作为所有艺术门类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电影,这一年收获的不仅仅是激增的数据,多元探索性的创作和高度的社会关注度,还有在市场开拓过程中深一脚浅一脚的经验和教训。借助关键词,走近2011年的中国电影,分享成就,也反思问题和不足,以期在未来的道路上开掘更多的可能性。

  截至2011年末,中国国内的银幕总数已经高达9200块,很快将突破1万块,从而超过印度在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电影年产量791部;电影票房也在2010年100亿元的历史性突破之后继续高歌猛进,直冲131.15亿元。数量增长的同时是质量的稳步提升,多类型、多题材、多风格的作品格局初现端倪,一大批优秀电影主题鲜活,艺术精良,人文内涵丰富,超越了单纯的奇观化表达和市场化追求。可以说,经过8年的产业化改革,中国电影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获得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可,成为人民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文化产品,也成为文化领域当之无愧的主力军。无论是创作层面、市场层面,还是产业链延伸、后产品开发以及对其它产业的辐射力、带动力,中国电影都在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中逐渐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为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献礼片

  创作手法“对接”当下

  市场运作仍有“裂缝”

  恰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一大批献礼影片成为2011年中国电影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同时也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在这一年的重要增长点。《建党伟业》将历史场景与时尚元素结合,将主流价值观用当代观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表现,并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商业化的运作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事件电影”,为主流电影走近观众赢得市场、赢得观众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作为反映载人航天工程题材的第一部电影,《飞天》以我国航天员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精神追求为主线,并融入了一些科幻片的类型元素,传递出一种更有当代性、也更具感召力的英雄观。影片《杨善洲》尽管人物原型缺乏强烈的矛盾冲突,缺乏电影所必需的戏剧化元素和叙事动力,但难能可贵的是,编导在充分尊重人物性格和现实生活的逻辑的基础上,敏锐捕捉杨善洲内在的情怀和境界,并给予立体化的银幕呈现,完成了传记人物的形象塑造。从总体上看,献礼影片在创作手法上越来越注重“个人化”和“人性化”表达,注重与时尚性元素的结合,实现了与当下观众包括众多年轻观众的情感对接和审美对接。

  不过,相对于创作层面的进步,献礼影片在商业运作、营销层面依旧与电影市场存在着较大的“裂缝”和明显的“短板”。当然,不同类型影片应该有不同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对于献礼影片而言,放映场次、观众人次是比票房收入更重要的指标。

  国产大片

  热门大片最受关注

  投入产出比不容乐观

  国产大片依然是中国电影市场最重要的支撑,也是最吸引眼球的热点文化现象甚至文化事件。以《英雄》开创中国式大片时代的张艺谋,于2011年岁末推出了《金陵十三钗》,从民族历史记忆中寻求素材,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分,合理借鉴国际先进电影经验,实现了历史厚度、人文表达与商业诉求的统一。徐克的3D大片《龙门飞甲》将先进的3D技术与中国较为成熟的武侠片类型相结合,无论是制作水平还是想象力水平,无论是武侠功夫,还是浪漫情怀,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不过还有一大批中国式大片存在着创新乏力、艺术水准下滑的问题,导致市场效益不断下降,而且由于过度商业化和过度营销,在观众中也引发争议。2011年上线的《新少林寺》、《战国》、《关云长》、《倩女幽魂》、《武侠》、《白蛇传说》、《画壁》、《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东成西就2011》等,虽然票房收入都轻松过亿,但离预期都有不小差距,从投入产出比分析甚至是亏损的。种种迹象表明,类型单一、创意匮乏、严重同质化、不能唤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大片很难赢得市场,票房垄断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现实主义题材

  平民化视角叙事

  好口碑期待好票房

  尽管电影界流行着“娱乐至上”、“票房是硬道理”,但仍然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现实主义质感和平民化视角叙事的中小成本电影,如《钢的琴》、《守护童年》、《岁岁清明》、《爱在廊桥》、《Hello,树先生》、《郎在对面唱山歌》、《老寨》、《我是植物人》、《信义兄弟》等。这些影片在主题的多样性、风格的新颖、与观众的情感对接、与市场的互动上,都为中国电影带来了新的气象。

  《岁岁清明》、《爱在廊桥》不仅实现了普世价值的中国表达,而且表达出东方式的审美情趣,具备东方式的审美境界。《钢的琴》被誉为2011年度中国电影口碑第一片,是一部“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黑色幽默元素的温情喜剧电影”,在观照现实困境的同时更传递了一种温暖的情怀,这种“温暖现实主义”让观众走出影院时感受到身心的慰藉,也是电影的精神魅力所在。事实上,尽管当下大多数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是被好莱坞商业大片“喂大”的,但是近年来观众群出现了变化,对一味模仿好莱坞的作品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反感,对贴近现实、关注民生的电影反而有亲近感。遗憾的是,《钢的琴》没有取得与口碑相符的票房收入。如果我们有差异化的院线、有与主流商业电影不一样的营销手段和方法,现实主义电影应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