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科学的边角余料》:当科学遭遇人文思考

2012年01月29日 10:27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科学的边角余料》 阿溟 著 重庆出版集团 2011年8月版

  书评

  INWEI

  渔夫

  作为一个普通人,接触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科普书籍可能并不多,科学在我们的生活里可能只是一个模糊而笼统的概念,正如作者自己的发问:科学到底是什么呢?科学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当我们早就将科学当作人类解释世界、解释自身最终极的手段的时候,有谁反思过这个问题吗?

  是的,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科学,我们可能不曾认真地去思考过这个问题,甚至会认为那是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应当是科学家才会去关心的事情。然而,读了《科学的边角余料》这本书,才真正意识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接近,如此的息息相关。

  那么,科学在我们现今的生活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正像作者的描述:到目前为止,科学就像一个挣脱了缰绳的烈马,嘶啸着向前狂奔,却没有人试图制止或者控制它。科学被这个时代推向了从未有过的至高地位,科学成为了这个时代可以傲视一切的高大“旗帜”,却也逐渐抛弃了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使科学和其他学科被人为地划分出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巨大鸿沟,这使科学显得另类而独特。

  所以,面对现实,要“反思科学”真的很难,这需要你首先跳出既定的思考模式。而这对于生长于科学成果铸成的现代社会的我们而言,尤其困难。

  然而,即便如此,面对现实,我们仍然不得不去思考这个命题。虽然,书名冠以“科学”的字眼,但它并非一本板着面孔的科普书,而是一本充溢着人文关怀的人文书籍——作者以一个对科学有所了解的内部人士,站在人文和社会的视角为我们洞开了科学这扇窗,揭开了科学世界的神秘面纱,为世界,也为全人类作了一次打入科学世界的“细作”。

  作者以有限的思考能力,为我们寻找到了科学界的种种让人无法解释的疑问,比如,生命究竟从何而来,又会去往何处?然后带领大家共同思索。不仅使我们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心脏和大脑谁才是身体的王者?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些让人头痛的问题,比如,生命的方程式,心死症候群;看到了科学和人文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看到了来自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对于科学的种种质问和告诫。

  可以说,本书是作者结合了种种人文思考之后去反思科学的产物,很酷,但并不冷漠,在冷静而理性的思考背后,带着对人类的一丝悲悯与无限温情——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人类的生老病死与科学的种种细微关系。甚至通过探讨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科学与人文世界,来提醒人们科学出发时的原点,提醒人们不要违背了科学精神。

  在这本书里你不会看到科学惯有的骄傲姿态,也不会看到以科学之名,嬉闹杂耍挑逗读者、贩卖科普的文字。同样,你也看不到浮浅的、娱乐性的垃圾论点,这些文章都是严肃的、冷静的,是经过了无数次苦苦思索的最棘手的命题,并且恶狠狠地逼迫你思考个不停。

  然而,在如今光芒万丈的科学主导的世界里,这样的文字依然只能是“边角余料”,但是,这些文章所提供给我们的思考习惯,将会成长为积极而强大的精神食粮——而这也正是本书的目的之所在。

【编辑:蒲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