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图书榜单陷入信誉之困 面对无榜可信读者迷茫

2012年01月30日 11:13 来源: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中国的图书推荐榜单正在遭受空前的信誉危机。已经逐渐公开化的“人情榜”和“交易榜”摧毁了读者对榜单的最后一点信任,导致现在进入“无榜可信”的时代。而要重塑图书榜单的形象已经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在“荐书榜”纷纷推出的新春时节,本报记者对此作了调查。

  本报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金琳

  榜单铺天盖地扑朔迷离让人看不懂

  龙年春节假期刚过,一些所谓“2012最值得期待好书”、“2012好书推荐”的榜单便铺天盖地而来。荐书榜在新年到来的节点推出,本是出版界的惯例。而事实上,面对2012年即将被生产出来的数百万种新书,读者也确实需要这样一份榜单,来给他们指引方向。但是现在的这些荐书榜单却让人很困惑。比如有一些在网上口碑不怎么样的图书,却赫然被列入“推荐”之列。相反,一些真正值得期待的好书,在榜单上却了无踪迹。等到真正按图索骥,买“好书”来读,才知道上当。

  图书的销售排行榜则更是蹊跷。对一般畅销书而言,在一定区域内,应该是普遍的热销。但有些图书在这家书店的畅销榜上能够挤进前三,但隔了几条马路,在另一家书店的销售榜单上却只列在几十位之后,甚至百位之外。各大网络书店的排行榜有时也有很大区别。还有一些书竟能在短短几天之内冲上各类畅销榜单前列,但又一夜之间无声无息地迅速消失。这种摸不着规律的变化,让人觉得分明有一股外力在起作用。也正因此,现在的榜单让人越来越看不懂。

  “三无”榜单五花八门铜臭味漫天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五花八门的荐书榜单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三无产品”——不仅榜单评委具体是谁全不知道(有的干脆只说是“资深书评家群体”),评选标准也根本没有,于是,整个评选过程也就只能“被迫”采取暗箱操作的方式,无法示人。

  不过说“被迫”实在有点牵强附会,分明是很主动。一位出版社的编辑昨天告诉本报记者,每当开年这个季节,他和他的领导就会接到各色榜单运作人打来的电话。内容大致是,荐书榜单上仅剩一个空位可以预留给他们,推什么书可自定,当然需要支付费用。“这其实就是张口要钱啊!”当然,也有主动拿着钱投怀送抱的出版商。一般而言,这种两厢情愿的生意最容易做成。

  北京的资深出版人李孝国昨天对本报表示,此类“用钱买榜”的手段,过去几年特别盛行,不过现在已经显得“原始”。毕竟一手交钱,一手上榜,做得过于赤裸裸,不好看。现在最多还是“人情交易”。因为交情深厚,出版商跟制榜人打个招呼,塞一两本书上榜并不难。显然,这深厚交情的维护也是需要金钱的,所谓“买人情”。总之,一片铜臭味。

  在这片铜臭的诱惑下,荐书榜的主观性也就被充分钻了空子,变得毫无信誉度可言。看似客观的图书销售榜也不纯洁。现在最普遍的销售榜作假方式就是出版商“自版自买”,业内习惯将此称作“打榜”。不过相对而言,年度销售榜要比某一阶段的销售榜要可信,因为以书商的财力估计只能打榜一时,却很难打榜一年。

  面对“无榜可信”的现实读者很迷茫

  事实上,“交易榜”和“人情榜”在当下的出版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除了少数真正的畅销书(如当年的《品三国》和《明朝那些事儿》)外,有不少书都进行过所谓榜单运作。当这些沾满铜臭味的交易被彻底公开之后,图书榜单的公信力也就跌到了谷底。随之,榜单也就成了鸡肋。之所以还有人愿意买榜,是因为在出版商眼里榜单的引导作用还没有丧失殆尽,尤其对那些初涉书海的读者来说。此外,入不入榜,也还是一些出版机构的考核指标。

  但对那些真正爱书的读者来说,他们确已体味到了“无榜可信”的痛苦。有一位读者就曾告诉记者,他现在根本不信什么榜单,对上面推荐的书也不看一眼,“说不定上面有好书,但肯定也有‘塞进去’的书,如果不小心看了这些‘塞进去’的书,那不是浪费时间和钱财吗?所以干脆都不看了。”更有甚者,将榜单反着看——凡是上榜的书都不买。这就等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读者身处浩瀚书海,因为缺乏可信榜单的指引,最终迷失了方向,彻底丧失了读书的兴趣。

  在此情形之下,最近几年,外国图书榜单反倒比中国榜单吃香起来。书商的宣传语动辄就是“稳坐亚马逊排行榜多少月”。可毕竟是外国榜单,外国人喜欢看的书,未必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亚马逊”究竟有多少实用价值,也很值得掂量。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