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听老职工讲老济南春运:以前春节买票关系要过硬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1月30日 16:57 来源:大众网-生活日报 参与互动(0)
雪中的老火车站

  1904年,济南有了火车站;1954年,铁道部首次明确春运周期为春节前后一个月;1976年,铁道部通知中头一回出现“春节旅客运输工作”的提法。过年回家,是咱老百姓的渴望;年后返城,是咱奔生活的必然之选。节后上班的第一个周一,让咱们一起回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火车、买过的车票、经历过的春运。

  龙年春节假期结束后,济南铁路部门再度迎来春运客流小高峰。1月28日,济南火车站发送旅客约3.6万人次。从1954年铁道部有春运记录算起,春运已走过近60个年头。这些年来,春运征途一直让渴望回家的人们焦灼着。

  【买票】

  以前,坐火车回家过年是奢望关系不够硬,想弄张车票都难

  提到铁路春运,人们最常说的词儿就是“一票难求”。在运力固定的情况下,突然急剧涌起的客流让“铁老大”这几十年来,从舒坦到难受,一直到屡被诟骂。今年春运,火车票终于实现了实名制,电话和网络购票也全面推广开来。火车票的购买渠道和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其实,铁路春运的变化,只不过是近些年来才显得格外抢眼。在半个多世纪前,春节乘火车回家,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一种奢望。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春节期间搞到想要的火车票,实际上来说,不只是金钱的问题,有时还得靠过硬的关系。那个年代,火车票还是硬纸的,后来又经历了软纸票、磁卡票等,现在,电子客票也有了。

  一位退休的铁路职工回忆说,在那个年代,春节回家坐火车的大部分都是铁路职工和家属,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有“铁路职工内部乘车证明”,几乎可以说是享受了“免票”的待遇。十几块钱的火车票,对于那个困难年代的人们来说,想要出手的话,可不是简单地咬咬牙就能下决心的。

  改革开放以后,打工潮兴起,济南火车站成为很多民工中转的站点,买票引发的抢购潮越发明显。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