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单霁翔的新故宫:宫内宫外隔阂,会因此消散吗

2012年01月31日 19:4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单霁翔,江苏江宁人,1954年7月生,曾任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等职。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姚冬琴|北京报道

  2011年12月26日,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郑欣淼在太和殿前拍了张照片。

  这个地点是刻意选择的。

  郑欣淼说,1966年底,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红卫兵,19岁的他第一次来到北京。当时故宫并不对外开放,他没能进去,而是登上景山眺望故宫。

  1986年,郑欣淼再次来到北京,参加鲁迅学术研讨会。这回他第一次走进故宫,在太和殿前拍了一张纪念照。“那张照片很不好看,裤子上还有补丁。”他说。

  拍照的那一天,郑欣淼领着《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走在故宫里。“这是英国人庄士敦住的房子,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就像这样,郑欣淼不时为记者介绍故宫。他说,在故宫十年,他的回忆录很有得写。

  当时人们还不知道,他即将在半月之后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

  1月11日,《中国经济周刊》从故宫内部人士处确认,文化部对于故宫博物院院长的人事调整通知已于前一日下达故宫。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将接任院长一职。而前院长郑欣淼,由于其还担任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目前尚未办理退休手续。

  “学者”郑欣淼

  郑欣淼很喜欢摄影,“我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我是凭实力当的理事,可不是因为当个什么长。”他笑着说。

  采访当天,他送给记者一本自己的摄影集——2009年出版的《高天厚土——印象青藏高原》。他特别介绍了其中一张照片,拍摄的是新疆界山大坂海拔高度 6700 米的区界碑。“这张照片在摄影技术上没什么特别,但我很骄傲,当时我已经过了60岁了。现在再让我去,我还真不敢了。”

  郑欣淼今年65岁,已经在一线超龄服役了5年。不考虑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身份,郑欣淼给记者的感觉,更像一位学者。

  2003年10月,郑欣淼在庆祝南京博物院成立70周年举办的馆长论坛上第一次提出“故宫学”这一概念,并随后发起了研究。

  郑欣淼提出,故宫学不是经院式的繁琐论证,也不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刻板研究,它直接面对故宫的文物、古建筑、档案、文献等,是一门把故宫当作一个文化整体的综合研究。研究范围大致有六个方面:故宫古建筑(紫禁城)、院藏百万件文物、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近80年的故宫博物院历程。

  故宫学的提出和确立,使得学术研究与行政管理实现了相互促进,良性互动。郑欣淼在故宫的十年,故宫大修工程与文物整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由于去年发生了哥窑文物损毁、故宫展品失窃等事件,还是有不少人把郑欣淼的卸任与这些事情联系在一起。

  郑欣淼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曾表示,故宫作为古老的建筑,故宫博物院作为老单位,一些问题是不可预知的。“比如错字的问题,弄得我们气愤得不得了。我们的管理比较宽松、人性化,各人干各人的事,没想到后来还有这些事要你来处理。”郑欣淼说,故宫内部对媒体和社会的批评始终抱正面的态度。不管怎样,东西总是丢了,字总是错了。

  但他同时提出,现在社会上一种“泛政治化”的倾向很可怕。“比如星巴克进故宫开店,就相当于我们到国外要喝中国茶一样,是为公众提供一种服务,把它提到很高的政治意义上,是不对的。”

  公众与故宫的隔阂,在单霁翔到任后,会发生改变吗?

  “守护者”单霁翔

  “我是郑院长故宫学的忠实听众和阅读者,只是你们开讨论会常常不叫我。”2011年12月26日,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成立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以这句话开始了发言,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

  国家文物局与故宫同属副部级单位,但在业务上是故宫的指导单位。单霁翔今年58岁,他从2002年8月出任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一干也是10年。

  与郑欣淼给人温文尔雅的印象不同,单霁翔对文物管理常有爆炸性言论见诸报端。

  2011年11月16日,在“博物馆免费开放与公民文化权益”亚太地区馆长高层论坛上,单霁翔对国内博物馆界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日前进行的藏品腐蚀调查令人触目惊心,(馆藏文物)每年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博物馆文物藏品家底不清、保管环境质量不佳、安全保护状况不利、保护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去年5月故宫发生展品失窃事件后,单霁翔也公开评价:“长时间没出问题不等于不出问题,重点文博单位的安全必须做到万无一失,覆盖所有细微之处。”

  2011年12月26日的上述故宫会议上,单霁翔提出:“故宫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但博物馆的规模并不止在于馆室建筑、职工多少,更在于藏品的珍贵程度和丰富程度,在于文化传播能力和社会教育功能。”

  他还对故宫限流提出看法:“故宫限流不了,我对这方面很悲观。谁来北京不要看故宫呢?问题关键在我们要把故宫开放面积不断增大,使单位面积人流减少,这可能是个方向。”

  当天成立的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将从文物本体、环境质量、游客动态等十个方面全面监测,旨在为遗产研究与保护提供系统数据库,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单霁翔表示,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持续增加,保护范围持续扩大,截至目前已经有41项世界遗产项目。这当中,还有不少是受名额限制而“打包”申遗的。“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规模在世界上绝对第一大,保护的压力特别大。再过三年,大运河、丝绸之路也要申遗。我们亟须在这方面积累经验和树立典范。”

  他透露,2011年,中央财政首次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并将监测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力度。“即使这样,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世界遗产监测在整体上还没有建立起适应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要求的‘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相结合,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的一个体系。”他希望故宫博物院在遗产保护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在发表这番言论的半个月之后,单霁翔调任故宫,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工作,或将是他到任后的首项任务。

  专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相关内容详见本刊第2期《故宫要有“营销”的态度》

  故宫博物院历任院长

  易培基

  章太炎弟子,1925年10月10日—1933年7月22日任职,后因“故宫盗窃案”请辞。

  马 衡

  金石考古学家,1933年7月22日—1952年5月22日任职,在1952年“三反”运动中离职。

  吴仲超

  1954年1月—1984年10月任职,是故宫博物院任期最长的院长,跨越了“十年文革”。

  张忠培

  1987年6月—1991年9月任职,是故宫博物院任期最短的院长。

  郑欣淼

  2002年10月10日—2012年1月10日任职。

  单霁翔

  2012年1月10日起任职。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