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老电影修复面临诸多难题 修复1部影片需要8道工序

2012年02月02日 14:50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去年4月,修复版《倩女幽魂》登上内地银幕,重现当年张国荣的风采;去年11月,中国电影资料馆首次公开放映了数字化修复完成的国内现存的最早故事片《劳工之爱情》;2月下旬,修复版《新龙门客栈》将重出江湖。近年来,关于老电影的修复和放映,正成为一个悄然兴起的话题。

  保存修复要求高

  80多年前,美国和欧洲相继出现了类似的机构来保存电影胶片。上海电影技术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存和修复老电影都是技术活儿。“保存”胶片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库房必须非常牢固,温度要控制在5摄氏度左右,对湿度等空气条件也都有一定的要求,不然电影胶片容易风化、脆裂、发霉、板结。保存年限则是根据胶片的不同质地,从4年到1250年不等。“修复”则至少需要8道工序,包括对胶片的清洗、补帧、调色、去抖、去痕、声音修复、重新剪辑等步骤。工作人员介绍,老电影的修复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基本上一个工作人员一天只能完成100到200帧的画面修复,一部90分钟的电影,大约有129600帧画面。如果要一帧一帧地精细修复,一部电影起码要用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

  健康状况不乐观

  中国电影资料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老电影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由于资料馆建立之初收到的拷贝未能及时修复,因而入库这些年,画质和音质都损坏得比较严重。例如1934年上映的经典老片《渔光曲》,其原版胶片在战火中遗失,目前资料馆仅有一份当年的拷贝,不仅存在划痕,而且部分片段缺失,这类老电影拷贝就在急需修复之列。目前,资料馆收录国产电影拷贝总数在2.7万部左右,其中至少半数影片需要修复。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曾组织过一次大规模的老电影复制工作,绝大部分易燃胶片都被转换成安全胶片。从2005年起,政府拨款2.8亿元用于修复5000部老电影,有些在收藏和保护的同时,会将其向新的媒介介质,如DVD、磁带、数字高清等转换。在去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中,10部老电影吸引了众多国内电影人的关注。

  修复成本难回收

  导演吴思远曾经告诉记者,老电影修复的成本主要在于修复设备的采购和聘请高素质修复人才,全套最高效的影片修复设备就需数千万元。美国修复《白雪公主》花费了300万美元,当年香港电影资料馆为了最大限度地修复费穆的《孔夫子》,不惜赴意大利博洛尼亚电影修复室进行光学修复,费用惊人。

  在国外,老电影经过修复之后,主要通过公益与商业结合的影展收回成本。2009年,王家卫修复的《东邪西毒》在国内取得3000万元票房,让人看到了老电影的商业潜力。但目前,国内多数修复的老电影只在农村免费放映,由于缺乏商业宣传和运营,难以通过商业手段收回修复成本。此外,也有很多老片既没有机会走进院线,也没能在电视台播出,比如完成了精细修复的《渔光曲》和《小城之春》。

  人才素材难寻觅

  中国电影资料馆技术部副主任左英接受采访时表示,保存和修复老电影,是人类对自身文明的保护和记录。作为一种民间化的娱乐,电影记录了特定人群的喜怒哀乐。大银幕上鲜活的久远影像,就好比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

  据了解,除了资金之外,现在老片修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专业人才的稀缺和相关资料的不足。“电影修复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要对电影艺术有很深的了解,要对胶片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所了解,还要对电脑修复软件以及电影特效的使用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此外,由于中国电影多年缺乏档案保存意识,老影片几乎没有底片保存,因而目前老电影修复的另一问题就是底片素材的缺失。现在大多老片都是在拷贝基础上扫描修复,很难找到原始的拍摄素材进行补充,对于很多遗失了声音底片的电影,声音比画面更难修复。本报记者 张艺-->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