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版权专家称“方韩论战”无价值:只是在演一出戏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03日 08:03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方韩论战已过半月,一方“研读韩文”,称已寻找到众多破绽。另一方则暗地整理手稿,复印证据,准备起诉。然而,有消息称,韩寒起诉只是口头,实际并没提交。其爱人金女士解释是用于法律鉴定的手稿太多,正在整理,或明天提交诉讼。昨日,著名律师、江苏省版权协会副会长翁冶中接受本报采访认为,这是一场“隔山打牛”的闹剧,即使闹上法庭,也不会有多大价值。倒是当事人为此赚到了几千万网民的眼球。

  本报记者 蔡 震 

  方舟子遭遇“欠薪”插曲

  韩寒只说不做还没起诉

  方舟子和韩寒的代笔质疑论战事件,引来无数观战者。双方粉丝也好,普通市民也罢,一见面就问:你是挺韩还是挺方?论战开始,挺方者众多,其中包括一些网络名人。但是,正在方舟子加大火力之时,有微博名为“拖欠工资方是民”的网友曝料自己是被方舟子雇佣的微博拉黑专员,因方舟子长期拖欠工资而不得不公开讨薪,并贴出雇佣协议书。该用户指斥方舟子拖欠工资9374.5元。对于半路杀出的风波,方舟子声明曝光的聘用协议书系伪造,责成微博平台必须删除“欠薪”微博。

  这段插曲并没影响方舟子的斗志,面对韩寒诉诸法律一事,他紧追不放并声称,“韩寒被包装成为‘文学天才’十几年了,没人戳破这个神话。”同时,他还声明:“我对署名韩寒的文章的分析、质疑、批评,属于言论自由和学术批评,不涉及侵犯名誉权。”。然而,第二天,方舟子态度变得明朗化,在“‘天才’韩寒《书店(一)》分析”一文中称“在我刚刚加入论战时,我对韩寒是否有代笔一事是将信将疑的。直到我开始看署名韩寒的作品,看到了这篇《书店(一)》,就认定了它肯定是别人写的,因为一个14岁初二学生绝无可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版权专家翁冶中告诉记者,方舟子用“肯定”的语句,就把事态升级了。

  韩寒夫人说在收集证据

  网友称把方舟子拉入战局失策

  韩寒究竟有没正式起诉,法院是否已经受理此案?前日,有记者电话联系了韩寒夫人金女士,想从她那里得知韩寒于上海哪家法院提起诉讼,但金女士回应说:“抱歉,这个我真的不清楚。”记者再度追问之后,她承认,立案一事预计还需时日:“一来法院刚刚开门,二来韩寒要用于法律鉴定的手稿非常多,需要慢慢搜集和整理。”金夫人透露,几天来,韩寒一直在公证机关与韩爸一起进行手稿复印、公证。

  记者登录韩寒博客发现也没有对方舟子的进一步质疑作出直接回应,而是转发一篇文章,题目是《质疑鲁迅》,如果按照方舟子那样推理加主观臆测,那鲁迅也是别人代笔的。作者方尺规在文中列出怀疑“人造鲁迅”的十大疑点。有网友指出韩寒转发的这篇质疑文章,根本站不住脚。认为韩寒此举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有点乱了方寸。

  在经历白桦一战之后,韩寒曾自夸太聪明了,“我已经大致知道了打笔战的路数和对手的套路。”但此次遇到了“高手”。不少网友认为,最开始韩寒把方舟子拉入战局很失策。虽然目前还没有韩寒有人代笔最直接的证据,但方舟子确实做到让一部分人相信韩寒是一个被包装的山寨货。这一回合,韩寒基本处于下风,完全被对手牵着鼻子走。近日,韩寒在频繁回应媒体的同时,情绪也显得有些低落,称自己“简直是在地窖里头中枪”。

  专家条分缕析:

  据现有证据 韩寒就是作者

  网友冷月认为,“方舟子是拿质疑科学的态度去质疑文学,这本身就有问题,这样的事情,也只有像方舟子那样的一根筋不讲证据只搞推理的人做得出来,这对一个写作者是不公平的。” 

  翁冶中从著作权法分析说,按照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文章的署名者就是作者。方舟子拿韩寒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为由进行推测,这些都不是直接证据,仅凭现有的证据推测,还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得出唯一性的结论。学习成绩不好,没有阅历,不代表文章就一定写不好。不排除有特例,也许韩寒就是其中一个。翁冶中认为,“如果方舟子拿不出其它的直接证据或完整证据链的间接证据。依据现有的证据,韩寒应当就是作者。”

  “当然,方舟子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的律师一定会反驳:质疑的是文章不是你写的,并没有说你不是作者,从文章中可以推测出有你委托他人写作的可能。”翁冶中告诉记者,著作权是一种典型的私权,作者的身份由来可以是个人的隐私。如果韩寒委托韩父代写,只要双方约定著作权属于他,韩寒也可以成为作者。但是,这是韩寒个人的隐私,没有必要告诉任何人。任何人也不应当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推定是委托创作,从而否定韩寒的创作能力。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