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楚国故都湖北沙洋县 千年“非遗”民俗亟待挽救

2012年02月12日 13: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楚国故都湖北沙洋县千年“非遗”民俗亟待挽救
    图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洋十番锣鼓”,吹打乐手围绕在“喜堂”(布幔围成物)周围吹奏。 吴奇勇 摄
    图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洋十番锣鼓”布置在“喜堂”上方的手工背景画。 吴奇勇 摄
    图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洋十番锣鼓”参加的现代婚礼现场,这种形式已经基本退出了婚礼舞台。 吴奇勇 摄

  中新网荆门2月12日电 (记者 吴奇勇)湖北省沙洋县多个乡镇是楚国故都纪南城所在地,这里战国时期就出现的民间吹打乐“荣堂”在经历了千年后,逐步走向没落,随着“荣堂”师傅的逐渐老去,这种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挽救。

  12日,记者沙洋县曾集镇农村见到了千年民间吹打乐“荣堂”传人许新年老人一行。他们正在为当地一农户结婚“荣堂”。记者现场看见,红绿黄颜色布幕围成的“喜堂”安置在场院一角,陈旧的布幕颜色已经很难分清,但从幕布上面的装饰依然能看出当年曾经的辉煌。许新年老人一行10名乐手有的吹着唢呐,有的敲着各种不同的锣鼓。

  许新年老人告诉记者,他们这叫“荣堂”,当地俗称“十番家什”,据他师傅传下来说,“荣堂”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楚国很流行,唐朝时期相当兴盛,新中国成立后到6、70年代,当地依然可以常见这种喜庆形式,后来洋鼓洋号和各种乐队兴起了,“荣堂”也就逐步退出了竞争的舞台,只有极少数几只队伍目前还在活动,但是一年也难得有几次表演的机会。许新年老人说,他今年已经77岁了,这个团队中最小的也已经53岁,这种音乐形式基本靠口口相传,由于后继无人,这种民俗该如何传承他也没有底。

  湖北省荆门市群艺馆馆长成常坤告诉记者,“荣堂”已在2011年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名为“沙洋十番锣鼓”,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由当地沙洋县文化馆在负责。记者多次联系沙洋方面相关人员,至发稿时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纪南城位于湖北荆州城小北门外五公里处纪南镇境内,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沙洋县多个乡镇属于当年都城属地。(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