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建筑大师故居建有防空洞 洞顶厚1米炸弹难炸到

2012年02月13日 09:3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建筑大师故居建有防空洞洞顶厚1米炸弹难炸到
越秀北路394号是一间有防空洞的老建筑。  记者苏俊杰 摄

  专家呼吁将林克明故居设为文物保护单位

  文/记者莫冠婷

  东濠涌二期拆迁工程近日启动,河涌沿线建筑保护备受社会关注。广州大学建筑系教授汤国华向媒体透露,越秀北路394号的二层洋楼建筑,是岭南建筑大师林克明故居。林克明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建筑学家,他参与设计和主持的建筑工程包括:北京人民大会堂、广州中山纪念堂、中山图书馆、广州市政府全署、广州老体育馆等。

  尽管林克明故居不在拆迁范围之内,但专家希望这栋尚未挂牌保护的建筑能被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市文广新局回应,越秀区文物部门将组织专家评估,根据其价值再确定是否纳入文物保护范围。

  林克明简介:

  林克明(1900~1999年),广东东莞人,我国著名建筑家、建筑教育家,现代岭南建筑学派的创始人之一。1932年创办了南方高等学校第一个建筑系襄勤大学建筑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前身)。

  林克明设计或负责主持的工程主要有:北京人民大会堂、广州中山纪念堂这两座国人熟知的建筑;还有广州老体育馆、原中山图书馆(现中山文献馆)、广州市政府全署(现市政府办公大楼)、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牌楼、广东科学馆、广州交易会展馆(海珠广场馆、流花馆)、广州火车站、羊城宾馆(东方宾馆)等建筑,都是林克明的“杰作”。

  林克明创作感言:“作为人民建筑师,设计思想的立足点一定要摆在以人为主、对人关怀的基础上,统一处理技术矛盾。规划设计与个体建筑设计都要考虑广大群众生活、福利和卫生条件等,设计出人民喜爱的建筑。”

  防空洞顶厚度为1米

  汤国华介绍,越秀北路394号的二层洋楼建筑是林克明本人亲自设计的,于1935年建成。“林克明故居是广州第一所有防空洞的私人住宅。”汤国华指出,防空洞顶厚度为1米,就算炸弹掉下来也炸不到。

  故居是清水红砖墙,结合淡黄色意大利批荡。汤国华说,外墙原来的黄色比现在要深,“像大元帅府外墙的那种黄色”。该建筑共二层,平顶设计,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建筑带有露台,地下有防空洞,还有花园和围墙。

  “除越秀北路394号外,林克明在抗战后设计了越秀北路398号和400号两栋建筑,当时是简易平房。”汤国华透露,除此3栋建筑外,附近还有几栋建筑也是林克明设计的。

  汤国华说,1935年后至抗战开始,林克明晚上在越秀北路394号居住,白天到下九路他所在的建筑事务所上班。抗战时期,394号被日军占据。抗战胜利后,林克明收回394号。广州解放时,林克明把394号让出给解放军,自己住在400号平房。上世纪70年代,林克明改建400号,一直住到1999年去世。林克明去世后,398号、400号被征收。而394号保留至今,围墙被拆,花园不存,但建筑本体保留完好。

  现状:有多户人家租住

  近日,记者来到越秀北路394号林克明故居。故居分为地下室、一楼、二楼,目前有数户人居住。记者发现,通往原来防空洞的是一道回旋楼梯,但红色的木制楼梯扶手已遭损坏。

  地下室是原来防空洞所在位置,但现已被改建为3个厨房和1个房间。住户张叔告诉记者,他“一年前才搬进来”,现在只有他住在地下室,他使用1个房间和1个厨房,其余2个厨房分别属于住在一楼的两户人家。

  故居一楼是“润丰食杂店”,另外还有3户人家。记者分别敲门,但只有一户人开门回应。一名10岁左右的男孩告诉记者:“一楼只有我们和隔壁食杂店老板两户人住。”记者发现还有一户是丢空的,门上张贴的告示写着:由于“多年没人居住并长期拖欠房租”,因此,广州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物业管理科根据相关规定“收回该房屋”。

  故居二楼是现代装修,共有6个房间。在厨房做饭的中年夫妇以及从客厅走出来的一名中年男子都说:“自己只是租户,业主是华侨。”并表示对房屋情况不清楚,不愿多谈。

  文广新局:将进行评估

  汤国华希望先把林克明故居保护起来,保持原状,不要再改变。他说故居有可能恢复原貌,他还希望能把故居建成林克明博物馆,因为“他是本土建筑史上的一位名人”。

  随后,记者致电文广新局。文广新局经查证后作出回应:“越秀北路394号建筑未纳入文物保护,是市民提供的新信息。” 文广新局表示,下一步,区文物部门将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