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秘书见证胡志明最后时刻:听护士唱社会主义好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19日 14:13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毛泽东(右)和胡志明亲切交谈,张德维(中)担任翻译

  人物名片  

  张德维

  我国资深越南语翻译家,1930年出生于广东,曾侨居越南求学。

  1954年参与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建馆,负责翻译、调研。曾先后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中国驻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并兼任驻民主柬埔寨大使、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常驻代表、中国驻越南特命全权大使。

  离休后历任中越友好协会副会长,北京市越南、柬埔寨、老挝归侨联谊会第三、第四、第五届会长和该会名誉会长。

  1967年,胡志明因病前来中国疗养,张德维作为翻译全程跟随。此后两年间,张德维一直陪在胡志明身边,直至胡志明去世。

  1967年,美国侵略者将战火烧遍整个越南南北两地,而精通越南语的张德维正在中国驻越南使馆工作。

  “当时,越南的最高领导人是胡志明主席。他带领着越南军民,在中国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的支援下,顽强地抗美救国。”张德维说。

  就在这个严峻时刻,谁也没料到,病魔突然无情地向这位传奇性的领袖袭来。“他的健康对越南太重要了!他向我提出要求,陪他来中国治病。可想而知,我肩上担负着多重的任务。”在随后的两年中,张德维作为胡志明的翻译和中国医疗组的秘书,一直陪在胡志明身边,直到胡志明人生的最后一刻。

  “我叫他胡伯伯(伯伯在越南语中代表长辈),他喊我维弟。他留着长长的大胡子,特别害怕打针。他会让我们陪他吃饭,给我们讲他的革命历险故事,大家都很愉快。”张德维回忆说。

  临危受命

  中国翻译成胡志明“秘书”

  1967年初的某一天, 在中国驻越南使馆担任三等秘书的张德维接到胡志明秘书武奇的电话,说胡伯伯有事让他直接到小木屋去一下。

  “我一进去,顿时心里咯噔一下,为什么胡伯伯没在办公,而是躺在床上?”张德维愣了一下,轻轻移步到床边,向胡志明问好。老人家摆了摆手,示意他靠在床边坐下:“伯伯叫你来,是想让你报告周恩来同志,但你要注意保密。”

  原来,胡志明最近一段时间,胳膊和腿部活动都不灵便,虽然让医生看过,也做了一些治疗,但不见好转。所以,他想到中国去看看病。

  “我听明白了!”张德维立刻回大使馆,电报周总理。两天后,使馆就收到了北京复电,周总理建议胡志明住到广东从化温泉宾馆,中央将选派有经验的医生前往诊治。4月14日,胡志明登上了飞往广州的专机,随行人员只带了张德维、秘书武奇和越南的保健局长茹世保。

  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广州方面成立了“中国医疗组”,为胡志明做系统体检和治疗,而张德维成为了医疗组的秘书。

  医疗组进一步检查诊断为:老年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严重不足,有某部位脑血管供血受阻,故产生一侧上下肢体轻度偏瘫。针对这种病因和症状,医疗组安排了综合治疗方案。

  不过,武奇秘书和茹世保局长找到了张德维,告诉他一个特殊情况——胡伯伯最怕打针,建议医疗组不要采取注射的方法。因此,治疗方案没有使用针灸,而是采用了指压穴位按摩。张德维、武奇和茹世保也陪着胡志明一块,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我们抛球给他,他接住,再扔回来,他有说有笑,也不觉得单调乏味”。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