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七旬老人五年整理23代家谱 想法源于为孙子起名

2012年02月20日 10:23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周老和他整理的族谱手写稿。本报记者 肖雪 摄

  本报记者 肖雪

  实 习 生 刘鑫

  今年76岁的周继水老先生,当年与家人在给孙子起名时,特意赶到祖宅去翻看家中的宗谱。“查的时候,我就觉得要是家里就有份族谱,看起来也方便多了。”这样的一个想法,让这位七旬老人开始自己重新整理宗谱了。从2006年到2011年,五年时间里,他学会了五笔打字,跑了无数次图书馆,终于将历经665年的家谱重新整理了一遍。

  想法源于给孙子起名

  说起自己重新整理族谱的由头,周老先生回忆,“2006年,孙子出生了,我跟儿子为了孙子的名字有了分歧。”认真的周老先生赶回江浦汤泉镇的老家,查找宗谱,“我认为孙子的名字应该按照宗谱上的规定,根据辈分来取。”

  为孙子取名的这一小小的插曲,让他开始有了重新整理宗谱的想法,“查宗谱的过程中,我再一次翻看了宗谱,发现宗谱里记载着很多历史,我们家族的沉浮。”看到历经六百多年历史的宗谱,周老先生想重新整理一份家谱。

  有了这样的想法,周老先生开始行动了。当他把这样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记者看到,在周老家的书橱里,仅仅是他整理出的手稿,就放满了一层,《06年南汤谱手写三稿及打印稿》、《原世系图再改校记录底稿》、《南汤宗谱手稿》……每一份手稿都标记得很清晰。

  为修族谱学会五笔

  “书架上的都是手稿,在手稿之前还有很多草稿。”周老介绍,“手稿写好了,就要录入电脑然后打印出来,看看有没有问题,最后再进行修改。”这些程序听来很简单,但是对于一个之前很少接触电脑的老人来说,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整理这份宗谱,特意买了一个电脑入门的软件跟着学,在复印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我自己用五笔敲出来的。”周老说,“从2006年开始整理宗谱以来,到了2011年宗谱算是基本成型。”

  周老已经完成的周氏宗谱,分为上下两侧。在宗谱的前面是他整理出的历阳周氏宗谱世系图(1-25世)。

  记者随即翻开,在后面的介绍中,每个人的生卒年月,家人情况都写得非常清楚。

  “我整理的宗谱中,每个人的生卒年月,都换算成了阳历。为了把这些时间都算清楚,我都去南京图书馆去查资料。”在宗谱的后面,记者看到周老将所有参考书目都一一列了出来,书名、作者、出版社,资料来源。有的书是在图书馆借阅,有的是他从书店特意买回来,作为参考。

  跟着报纸学做族谱

  “在宗谱上我们的始祖是从元代开始的,算成公历的话就是公元1356年,我们这系,从始祖至今没有断过,中途曾经三次修谱。”周老说,“我这次重新整理之后,找了广告公司的人帮忙排版,然后整理成册,分为上下两册。复印了20份,给亲戚家都送去。”

  他说,“每年到固定的时间,我都会带着孩子们去浦口汤泉的老家晒宗谱,这也成了一个习俗了。”

  说起整理宗谱,周老说,“这跟你们《金陵晚报》也是很有关系的呢。我看你们的报纸,看了十多年,算个老读者了,你们报纸上经常都能看到族谱的相关报道,有的时候也会介绍些,修订族谱的几种方法,这些报道我都收集起来了。”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