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杂技剧《花木兰》境外受热捧 寻找民族国际契合点

2012年02月20日 11:08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寻找到民族题材与国际市场的契合点

  杂技剧《花木兰》境外受热捧

  近日,重庆杂技艺术团创作演出的杂技剧《花木兰》在世界文化之都法国巴黎受到热捧。4个月的演出已售满96场门票,上座率居正在法国演出的包括太阳马戏团在内的16个世界顶尖艺术团体之最。该剧的主创,原文化部艺术司杂技处副巡视员李延年总结了创排经验,揭示杂技创作中的一些思路。

  杂技技巧呈现与文化叙事、人物塑造有机契合

  在杂技创作中,民族题材,如何适应国外的市场,多年来一直是业内不可回避的大问题。经过对近几年在国内外演出市场成功与失败作品的比较和分析,李延年认识到,解决好民族题材与国外观众的审美习惯、杂技技巧与塑造剧中人物的舞台呈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人文观照三个方面的融汇契合并为国外市场接纳,才能算较好地完成《花木兰》的创作任务,不然就会使作品流于一般。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比尔·怀特这样评价《花木兰》:“这部杂技剧将花木兰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与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融合起来,为杂技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欣赏这部剧的精彩表演更加深了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杂技是以技巧为主要特征竞技性强的艺术,以杂技为手段叙述故事情节,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决定从原来交代剧情为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将突出表现花木兰的爱国精神为核心,以神带形,以花木兰的精神为纲贯穿全剧,杂技技巧为目,纲举目张,既抓住名著之魂,又尽显杂技之魅力。杂技剧《花木兰》完成了杂技技巧呈现与文化叙事、人物塑造有机契合的探索。

  保持杂技技艺特质的同时大胆创新

  《过节啦》这一场像一幅祥和热闹其乐融融的民间习俗画轴,徐徐展现在观众面前,“顶技造型”、“踩高跷”、“蹬球”、“二贵摔跤”等民间绝技的展演构成五彩斑斓的世俗风情图画。《恋爱啦》则像一首花前月下温情脉脉的爱情诗,在这一场我们融入中国皮影戏的艺术形式以表现花木兰、永生永世不分离的爱情。外国观众对小丑的表演情有独钟,在全剧场与场之间,设计成小丑表演的连接方式,使严肃的正剧内容增添了喜剧成份,成为全剧的又一亮点。

  杂技剧《花木兰》在全力追求世界一流艺术水准的同时也在继承与创新方面做出有益探索,在保持古老杂技艺术特质的同时,与当代中国文化精神相契合。杂技剧《花木兰》把历来以展示技巧为长项的杂耍通过构思、整合、兼容,完成文化叙事、人物塑造。杂技剧《花木兰》是为走国外市场而量身定制的,因此,在剧情剪裁、舞台节奏、人物表现、音乐创作等方面作了一些适应欧美观众欣赏习惯的探索。

  杂技剧《花木兰》是一个寻找民族题材、民族风格与国际演出市场相契合的艺术实践过程,从创作开始的苦苦寻觅到后来的豁然开朗,让李延年明白了一个道理:民族题材、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要想走向国际市场,既要为适应外国观众的审美习惯而大胆创新,又要在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方面坚定信念,两者需要兼顾、契合,不可偏废。(王亚非 全毅)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