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进口影片,能否多一些“非美”制造

2012年02月27日 14:5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本报记者 叶 飞

  中国以后每年将多引进14部美国IMAX或3D电影,这则消息像是一颗重磅炸弹,在中国电影界、媒体及公众中间引发了热烈议论。在此之前,中国引进外国分账大片的配额为20部,加上一次性买断的批片和特种片,合计下来,以前每年能够在国内院线上映的进口电影达50部左右。如今,这个数字将达到64部。

  大量引进的美国电影将给中国本土电影带来何种影响,是目前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实际上,美国电影引进配额的突然加大,也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上映空间造成进一步挤压。好莱坞影片长期霸占国内银幕,已给不少观众造成了“进口大片就是美国大片”的错觉,不少观众希望有机会领略更多国家影片的风采。可以说,国家产地在市场上所呈现的多样化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就今年的情况看,算上将于2月28日上映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战争大片《战马》,1月、2月期间,在国内公映的美国电影已有8部,其中包括《碟中谍4》、《大侦探福尔摩斯2》、《地心历险记2》等。其他国家的电影在中国内地公映的则有法国电影《豪门生死恋》、《猎物》和韩国电影《登陆之日》。近期在欧盟范围内取得非凡票房的法国电影《不可触碰》、印度宝莱坞目前最火的《印度爱情故事》尚无引进消息,在多个地区成绩不俗的中法合拍电影《真的不骗你3》目前也没有在国内公映的计划。

  回顾被业界人士称为“好莱坞大年”的2011年,全球票房前20名的好莱坞大片中,只有6部未引进中国。《功夫熊猫2》、《变形金刚3》、《加勒比海盗4》、《速度与激情5》、《哈利波特7(下)》及《洛杉矶之战》等多部影片的票房丰收已令中国市场成为好莱坞重仓。与之相比,俄罗斯电影《超能游戏者》、法国电影《海洋》、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等只能算是钻好莱坞的空子。

  自1995年中国引进第一部大片《亡命天涯》起,美国电影就占据了绝对优势。长期以来,“非美”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处于劣势,所引进的数量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者也屈指可数。2005年、2006年,“非美”影片也曾一时风光,法国电影《漫长的婚约》、《网住爱情》、《决战帝国》、《玩命快递》,韩国电影《爱有天意》、《野蛮师姐》、《地铁》、《我的野蛮女教师》以及《总统浪漫史》,德国电影《列车惊魂》,比利时影片《冷面赤心》,英国电影《一球成名》等多国影片纷纷登陆中国,但此后再度陷入比较单一的局面。而且,就单部电影来说,无论前期宣传还是票房纪录,“非美”影片都无法与好莱坞大片直接抗衡。

  中国观众对欧洲、日韩、印度电影等“非美”制造有观赏需求,但在电影院线却看不到或无法及时看到。目前,人们观看“非美”电影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在线播放及下载。如去年年底上映的印度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不少网民在2009年时便已经通过网络一睹为快。接触“非美”电影的途径还有各国在中国举办的电影展映等文化交流活动,但人们往往只能在这些国家的驻华使馆文化处观影。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影片进口向美国电影倾斜是市场经济的自然结果。如今引进电影首要考虑的是利润,而引进“非美”影片将牵涉到很多额外成本。相比之下,美国电影品质过硬、类型多样、商业运作模式成熟,票房风险较小。还有学者指出,外国电影在中国引进情况的变化、选择的侧重不同,与国人的思想观念、伦理观念、精神面貌、社会时尚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引进的影片涉及的国家最多,欧洲国家、拉美国家、大洋洲国家、非洲国家的影片都曾上映,还曾引进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的影片。其中,最受欢迎的要数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墨西哥等国的影片。

  引进作为外来文化的代表的外国电影,对于一个开放的社会来说是必须的。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和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相当注重“非美”影片在本国电影院线所占的比例。在欧洲,许多国家互相开放市场,在引进较小比例的美国影片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规定电影院放映非欧洲本土影片的最高比例,如法国的这一标准为40%。在韩国,自1986年放开电影市场进口外片的限制后,韩国观众所能观看到的世界电影也因市场扩大而有所增加。目前,日本、中国内地、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影片的市场占有率在韩国维持在12%至13%的水平,属于合格的多样化表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大环境下,进口影片无论国别还是影片类型,都应更加丰富多彩。多元化的电影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文化生活选择和更丰富的审美体验,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艺术欣赏水平和建立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大有裨益。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