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方言类新闻节目渐遇瓶颈 要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2012年03月01日 10:04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保护方言”,这两天成为各地代表、委员的热门话题。北京政协委员提议,在公立幼儿园开设北京方言课程;上海人大代表则建议,建设上海方言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上海方言。

  作为方言的另一种传承形态,这两年,方言类新闻节目在各地广泛出现,越来越多的主持人开始在电视上、电台里,操着“乡音”评说新闻。不过,方言类节目和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是否矛盾;方言节目多了,会不会在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产生新的文化隔膜?记者昨日就此进行了采访。

  在内地电视节目中,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是用方言说新闻较早的一档节目。这两年,“阿六头”还走进当地小学,在学生中开展方言的普及、培训工作。而我省方言节目的代表,首推南京电视台十八频道《听我韶韶》。这档方言类新闻节目自2007年开办以来,火了5年多,收视率在该频道排名榜首。中国传媒大学博士黄璜告诉记者,“我去年写过一篇方言类新闻节目的论文。当时还做过一番调查,在方言节目最火的时候,全国可谓遍地开花,大多数市级电视台都开办了方言节目,收视率一度还都不错。但几年下来,能像《阿六头说新闻》、《听我韶韶》这样留下来的品牌节目,并不算多。”

  亲和力,是老百姓爱看这类节目的主要原因。“南京话节目”《听我韶韶》的主持人吴晓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用的是方言,说的是身边事,老百姓自然爱看。方言,代表着一种文化生态的存在,与当地人的思想情感是契合的,这也使得人们更倾向于接受方言节目。就像到了外地,一听乡音,哪怕是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就会觉得亲近一样,当地人看方言节目,亲切感也会油然而生,容易产生凝聚力。对有兴趣的外地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当地方言的机会,所以我们的节目都是配字幕的。”

  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下,方言节目为何还有存在的必要?电视圈内人士认为,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方言是在特定地域环境中形成的文化,它承载着一方水土的历史和情感。方言节目,更多起到的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作用,它和普通话的推广并不矛盾。《听我韶韶》是南京地区惟一一档通过省语改委批准的方言类节目。南京观众能看到这么多电视台,“而只有十八频道一家有南京话方言节目,每天也仅只一个小时,体量还是很小的”。

  有文化价值,又有地域亲和力,方言节目岂不多多益善?比如在广东,不少频道都以粤语节目为主。

  面对记者这样的提问,黄璜表示,方言是桥也是墙,过多的方言节目,也没有必要。“用我们的行话说,这是一种‘窄播化’节目,它的收视群体相对固定,喜欢的人每天都很期待,但不懂方言或对方言不感兴趣的观众,则会很快换台。所以,方言类节目的设置还是要把握度,不能遍地开花,因为,这既无法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与国家政策也是相违背的。”她解释说,广东的情况比较特殊,按照相关规定,内地电视台必须以普通话为主体播音,但考虑到广东地区毗邻港澳,要与香港电视节目竞争,才特批当地电视台使用粤语。

  现实也是如此,方言类新闻节目在经历了初期的热播后,渐渐遇到瓶颈,收视率出现回落,不少节目现在也停办了。黄璜分析,由于方言的局限,可以拓展的节目形式和空间有限,使得此类节目在创造了收视奇迹后缺乏后劲,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再有,现存的方言类新闻节目,大多是民生新闻的方言版,内容的同质化比较严重。若节目不具有独特的见解,方言节目就容易流于形式。

  对此,一位方言新闻主持人颇为认同。他对记者说,“方言只是一种形式,说什么才是关键。如果只是说历史,那用不了多久就说完了;如果只是说方言笑话,观众的兴趣也很难持久。为什么不少节目现在停办了,就是因为它们只是贴了个方言标签,内容乏善可陈,要么是说的事太小,鸡毛蒜皮提不起劲,要么评论得不痛不痒,让人看着不解气,等新鲜劲过了,观众也就不感兴趣了。对新闻事件,我们还是要先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然后再从老百姓的角度,用他们的话说出来,观众自然听得入心入耳。”说到底,方言类新闻节目,不能仅仅贴个“乡音”的标签了事,只有真正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这样的节目才有生命力。

  本报记者 董晨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