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传统书信淡出生活 学者吁亲笔书信品"家书抵万金"

2012年03月14日 22: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济南3月14日电(记者 胡洪林)山东省地矿局的秦幸福今年收藏了一件“宝贝”,这件“宝贝”虽说不值钱,但却让秦幸福感到幸福。

  “你收到过亲笔手写的信件吗?你亲笔写过家书吗?”14日,在秦幸福办公的地方,他笑着问记者。

  原来,秦幸福收藏的“宝贝”是一封亲笔书写的“家书”。收到这样一封久违的传统书信,让细心的老秦觉得甚有“收藏价值”。

  老秦对记者说,自己很多年没收到和写过这样的亲笔“家书”了,突然收到这封“家书”,不仅有久违的感觉,还让人倍感亲切。

  给老秦写信的是他同办公室的张静,这位80后的女孩告诉记者,她考到地矿局时间不长,秦老师的帮助让自己受益匪浅。今年春节放假前,她专门亲笔给老秦写了一封信,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张静表示,选择用传统书信的方式写信,更能体现一种真挚的交流,就如所谓的“见字如面”。

  随着中国现代通讯的日臻发达,亲笔“家书”成了“稀罕物”。 山东省邮政管理局的崔鹏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邮局寄送的亲笔“家书”比以前大幅减少,一些动笔写信者主要集中在中学生和老年人,先进的通讯设备让亲笔“家书”正在淡出人们的社会生活。

  山东大学文学院硕士生李柏琳称,自己上了大学写的就很少了。该校另一位硕士生胡南亦表示,高中时还常写,上了大学时间宽裕了反而不写了。

  一些80后、90后的大学生认为,虽然亲笔写信能体现彼此之间深厚的感情,但相对手机、网络(电子邮件、QQ、MSN)等通讯等形式却缺少互动性,时效性差,导致传统书信的落伍。

  山东大学副教授杨风则认为,现代通讯设备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信息交流的便捷,但“见字如面”似的亲笔书信更会让人辗转复读,那种透过亲笔书信流淌于指间的真挚情怀,常常会比现代通讯设备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杨风呼吁大家不妨亲自动笔写一些家书,这样不仅能更好的增加亲情友情,锻炼汉字书写,还会真正从中体味唐朝诗人杜甫“家书抵万金”的那种思盼。(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