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毕淑敏新书定位于科幻 小说开头系自己经历

2012年03月19日 18:28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小说的开头是我经历过的,后面的故事都是虚构的,但虚构的依托是那年的SARS,人类迟早要和病毒有一场战斗的。”

  毕淑敏:我对生命的关切一以贯之

  宋庄

  从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起,到《预言死亡》、《婚姻鞋》和此后的《红处方》、《拯救乳房》等长篇小说,毕淑敏作品就以其沉重的主题、磅礴的气势和对人生、社会的冷静理智关怀赢得了广大读者。“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她太正常、太善良,甚至于是太听话了。”王蒙曾这么评价毕淑敏。即使做了小说家,毕淑敏也没有忘记她作为医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是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毕淑敏的确有这样一种魅力,她的语言和文字一样,春风化雨般无声地滋润、净化甚至提升着每一颗走近她的心灵。

  《花冠病毒》酝酿8年

  “我是低产作家,《花冠病毒》是我特别重要的一部作品,在我心里酝酿了8年。”近日,作家毕淑敏在谈到《花冠病毒》的创作时表示,非典时她曾经接受中国作协的委派,和很多作家一起奔赴SARS一线。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王宏甲相关的作品早已出炉,她的写作却用了整整8年。

  “8年来我一直想写,但是没有找到支点。2011年,我突然明白写作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20多万字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每一个字都凝聚着我的思考。”毕淑敏说,写作就像蒸馒头,发好面还要醒一会儿,蒸好还不能马上掀开笼屉。《花冠病毒》是她写作以来最用心的一部,融入了她最多的想象力和对人性的拷问。毕淑敏说,这部小说来自她前往非典前线的调查研究。“小说的开头是我经历过的,后面的故事都是虚构的,但虚构的依托是那年的SARS,人类迟早要和病毒有一场战斗的。”

  从2003年至今,整整8年过去了,这对一个作家来讲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毕淑敏没有一天忘记过这些病毒,而且和这些病毒亲身接触当中,她发现病毒远远比我们人类更为古老。如果把地球比作一间房屋的话,当人类走进这个房间的时候,这个房间所有的地方早已遍布病毒,它们是非常原始的一类生物。而今天的人类从来没有面临过险恶的生存环境和挑战。她以一个做过几十年医生的身份和作家的思考,觉得我们必须要居安思危,我们和病毒必有一战,谁胜谁负尚是未知之数。人类怎样面对和病毒之间这样一场巨大的博弈?又将怎样独自面对死亡的威胁和未知的恐惧?她希望在这本书里能传达一些积极的信念。为此,毕淑敏买了很多病毒书,包括《病毒大辞典》,读得非常吃力。多年的医生职业训练她必须实事求是,而作家的训练却希望自己既有一定根据,又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最后毕淑敏把新书定位于科幻,突然间一下子找到了支点。“我想写一种可能会发生的现实。如果曾经发生的事情,想象无法展开。科学家说,这也是科幻小说重要的流派,科幻小说不完全都是没有边际。对我来说,用这样的方式最好。”她不但阅读了大量有关病毒的图书,而且SARS期间走访外交部、国家气象总局、北京佑安医院,走访那些一线紧张工作的医生和护士们,走访从非常危险的病症当中恢复过来的病人,包括焚烧SARS所有排泄物的火化场,以及研制抗击病毒药物的第一线科研人员等等。这样严谨的案头准备以及脚踏实的采访,似乎是报告文学作家的必要工作,写小说有必要做这样的准备吗?

  下笨功夫是尊重读者

  “就像中医的望闻问切,如果不见病人就诊断,对我来说做不到。实地考察、阅读资料之后都放下,再进入自己的想象中。我大概遵循这样的过程。勤奋,是我当医生的职业习惯。”毕淑敏接着说:现在的读者多聪明啊,她个人觉得,下笨功夫是尊重读者。读者一方面对作家很宽容,在阅读时看到我的内心世界的展示;另一方面,读者也是火眼金睛非常苛刻,如果不能提供独特的东西,他们也不看。所以你不能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不能耍花招。“我不能让所有人满意,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我写我相信的东西,真诚地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我一直秉承这样的理念。”

  《红处方》写戒毒,《女心理师》写心理咨询,《血玲珑》写骨髓移植和生命伦理,《预约死亡》写临终关怀医院,新作《花冠病毒》写人类与病毒的博弈,毕淑敏的每一部作品都涉及到一些医学的敏感问题。因为《花冠病毒》有一些科幻的色彩,有人评价说,毕淑敏“转型”了。毕淑敏说,自己从16岁当卫生员,经过严格的训练,是把医生作为终生职业的。这和去医院体验、和医生交朋友的感觉是不同的。当她成为作家,那些职业的习惯没有停止或者遗忘,而是深入骨髂。严格的医学训练对于写作不见得都是优点,但是在这个职业中培养的严谨、认真、冷静、务实等医生的准则,包括人道主义的情怀、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领域的关注和好奇,都有很深切的感受。“我在所有作品中对生命的延续、对生命的关切,是一以贯之的,矢志不渝地贯穿着对生命的热爱,对人性的观察和感悟。可能写散文或者小说、科幻,可能哪天写个剧本,万变不离其宗,就其内容来讲,一定是贯穿对生命的热爱和思考,不但热爱自己也热爱别人的生命。”

  心理能量是宝贵资源

  在《花冠病毒》中,毕淑敏特别提到了“心理能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心理能量?毕淑敏认为,我们每个人可能有生理的能量,如果没有食物,生理就会衰竭,心理也有。这本书主要写极端的情况下,人面对挑战和巨大的威胁时,有多少必胜的信念。一个人必胜的信念和勇气的多少,对生命的本能的执着,都是在困境中支撑我们的力量。

  我们有心理能量,需要不断维护它,滋补它,真正认识自我,对世界抱有清醒的看法,知道孤独是完全不可避免的状态,提升面对孤独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得到炎症的时候恢复得都快。心理能量也是宝贵的资源。内心的顽强,对生命的执着,都是很有力量的正面因素,不能只寄托在医生和药物上。

  发表第一篇作品的时候,毕淑敏已经35岁,25年来,她的长篇不过屈指可数,然而每部都一版再版,深受读者的喜爱。《花冠病毒》的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据悉已有影视公司与她谈到合作。一方面深受大众喜欢,一方面,文学评论的关注却相对平平。对此,毕淑敏很坦然。她说,人永远不是为了评价而存在。如果真正得到大家的喜爱,给人正面的鼓舞,就有存在的价值。“我写作遵从我内心的呼唤,一想到要写作就很快乐。对我来说,写作之外都是身外之物。我在写作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巨大的快乐。”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