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电影高票价还要挺多久?“票价调控”需多管齐下

2012年03月20日 14:1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电影高票价还要挺多久?

  (记者段菁菁)在传统文化消费中,电影票价因居高不下一直饱受诟病。全国两会上6位政协委员的“降价提案”让有关电影票价的讨论再度兴起。

  电影票价居高不下

  “如今,看电影真是一种奢侈享受。”杭州市民李先生一家,多年来都将去电影院看电影作为家庭活动的“首选”。然而,每场电影3人200元左右的花费,让李先生越来越感到“吃不消”。“上世纪70年代,我们全家的收入是50多元,那时的电影票价是1毛钱,能买500多张电影票。现在工资长了100多倍,但一个月的工资只能买50张电影票。”李先生表示,如今物价在涨,电影票价随之上涨也无可厚非,但确实涨得有些“离谱”。

  据《2010~2011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若以平均票价占人均月收入的比例作为衡量标准,中国电影票价是美国的8.5倍、法国的7.2倍。

  “电影虽不是生活必需品,但也不应成为奢侈品。”今年两会期间,包括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和导演张艺谋、冯小刚、尹力、冯小宁、陈国星在内的6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再次呼吁电影票降价,“希望相关主管部门根据市场规律采取建议性指导票价和最高限价”。

  “2011年全国总票房超过2010年28%,但我发现观影人数并没有增加,也就是说看电影的还是那一拨人,只是有人多看了几场。看不起电影的人仍旧没进影院。”导演陈国星在解释联名提案原因时表示,这与影片吸引力无关,是票价问题,必须靠强制性降低票价来吸引更大观影群体。

  票价是否能够“应声而降”?

  提案一出随即引来大规模的讨论,不少观众更为此拍手叫好。然而,电影票价是否就能够“应声而降”?

  “要实现电影票降价,理论上应该让片方和放映方共同降低利润、让利观众才可行。”面对“降价”的呼声,作为电影放映方的影院和院线显得更加“忧虑重重”。

  浙江星光电影院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电影票价高居不下,与“最低发行价”的存在不无关系。“为了保证票房、收回成本,片方在与院线签约时会在合同中注明‘最低发行价’,即在任何情况下,影院对外售票时价格均不能低于‘最低票价’。也就是说,低于这个价格,我们影院只能自掏腰包去补贴差价。”这位负责人说,放映方还要承担人员成本、能耗成本、地租成本的压力,这使得自身的降价空间更小。

  不仅如此,不久前,在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美方票房分账从原来的13%升至25%,意味着进口分账大片也基本无降价空间。

  “目前,降票价只有以下可能:各级财政给补贴、国家减免税、地产商减地租、院线让利。基本无其他措施。”赵宁宇一语道出不少业内人士的担忧,中国电影票降价仍将“路漫漫其修远兮”。

  “票价调控”需多管齐下

  在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票价居高不下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为突破瓶颈,电影产业内部通过各种手段实现票价调控的步伐也没有停止。

  2000年,四川峨眉院线曾宣布旗下11家影院所有场次票价一律降为5元。尽管这场价格战无疾而终,但第一次将中国电影高票价背后的发行机制、体制问题推至风口浪尖;2005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城市影院发展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联合倡议全国影院实行周二电影票半价销售,从抵触到接受,全国多家影院在阵痛中实现了“半价日”。

  浙江时代电影院线宣传经理童黎明说,想要扭转“票价高低直接影响观影人次”这一局面,放映方需要将盈利点从单一地提高票价向多元化营销转移。

  据了解,国外制片方票房收入仅占到30%左右,大多数收入源自电影衍生品、电影版权的收入,而我国票房收入占制片方收入比例则高达90%。

  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要实现欧美国家低票价模式,还需要改变中国影院以及制片方过度依赖票房的现状。能够改变对票房的过度依赖,从制片方、影院两头挤压票房收入,票价就能够不断走低。

  尽管大多数学者认为电影票价需要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调控,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烨原指出,从根本上降低票价还需增加电影银幕建设数量,让消费者更容易看上电影。电影管理部门应该着重加强二、三线城市的影院建设。

【编辑:张中江】

>相关新闻: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