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宋美龄爱吃的"黑色官膳"面临失传 老人呼吁传承

2012年03月21日 08:57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黄万金向记者展示普通的蹄筋和“赛虎筋”。

  现代营养学认为,黑色食物营养丰富,能够补肾、防衰老,有保健益寿的作用。但是一桌乌黑乌黑的饺子、蹄筋、猪蹄、馒头、粽子、鸡爪摆在你面前,你敢吃吗?昨天上午,在南京市鼓楼区莫愁新寓荷花里黄万金老人家中,记者见到了这些别具特色的黑色食物。据黄老先生称,因为蒋介石、宋美龄非常喜欢吃这些黑色食物,在当时被称为“黑色官膳”。但是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这些官膳失传了70多年。2010年,黄老先生将黑色食物申请了发明专利。但如今黄老先生已经95岁高龄,他希望能将这个专利送给政府相关部门,由政府来传承这些技艺。

  本报记者 肖雷 文/摄

  蒋介石宋美龄都爱吃,黑色食物升级为“黑色官膳”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黄万金老人家中。黄老今年虽然已经95岁高龄,但是精神矍铄。说起黑色官膳,黄老先生回忆起了80多年前的往事。

  “1928年,我11岁,开始在表哥李福全开的双凤园当伙计。双凤园主要就是做这些黑色食物,我也是跟着表哥学到了黑色食物的制作方法。当时的南京市长和表哥很熟,经常到双凤园吃饭。因为他和宋美龄是留美同学,宋美龄也经常过来。宋美龄吃过饭店的黑色食物之后,觉得很好吃。当时的民国要员林森、于右任、戴季陶、张群、陈立夫、陈果夫等人,也都经常到双凤园吃这里的黑色食物,当时市民就称这里的黑色食物为‘官膳’。”

  说起蒋介石和宋美龄最喜欢吃的菜,黄老先生从冰箱里拿出一盆黑色透亮的蹄筋。“这是蒋介石当年最喜欢吃的菜,是用猪的蹄筋做的。因为营养丰富,当时人称‘赛虎筋’,意思就是说比虎筋的营养还要高。至于宋美龄,她最喜欢吃‘赛熊掌’。这道菜是选用优质猪蹄,经天然黑色素调配而成。炖过之后,黑色的猪蹄和白色的汤汁黑白分明,具有养颜、丰胸等功效。”黄老先生表示。

  黄老先生同时告诉记者,宋美龄不仅自己日常食用这些黑色食物,还经常让双凤园将菜送到指定的地方。“宋美龄经常提前一天让侍从把菜单送过来,表哥第二天送到指定的地方。送的最多的,就是位于中山东路的中央饭店、励志社,还有位于紫金山的美龄宫。”

  抗日战争爆发,“黑色官膳”失传

  然而没过几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双凤园的人员跟随陆军医院迁往苏州、南浔、湖州等地,为抗战官兵提供日常的饮食供应。南京沦陷后,双凤园的人员伤亡惨重,活下来的人员也随难民分散到全国各地。双凤园的“黑色官膳”就此失传。

  解放以后,黄万金被安排到工厂工作,再也没有接触过黑色食物。退休以后,为了不让制作黑色食物的技艺失传,黄万金自筹资金,选购配料,同时努力回忆当时的制作方法,经过多年的实验,终于使失传70多年的配方重现人间。2010年,黄老先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含有植物黑色素的黑色食品加工法”发明专利。

  年事已高,希望将专利送给政府

  然而让黄老先生感到遗憾的是,自己已经95岁高龄,黑色食物的制作技术,却传承无人。

  “我只有一个儿子,是搞水利的,对做饭兴趣不大。如果给别人,我也不好判断这个是不是可靠,有没有能力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我现在希望能把这个技术送给政府,由政府部门来找相关人员进行进一步研发、推广等。如果有一天能够出口,我就更感欣慰了。”黄老先生这样向记者表示。

  食物为什么变黑?

  原来是使用了乌饭树叶

  黑色食物当时如此风靡,是怎么做成黑色的呢?黄老先生端来一个花盆,里面种着一棵不起眼的灌木。黄老先生告诉记者,这种灌木叫做乌饭树。将食物染成黑色的颜料,就是用乌饭树的树叶榨出来的。

  记者了解到,乌饭树又名南烛,因人们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福建等地为农历三月初三)采其叶制作乌饭,故而又称乌饭树。乌饭树喜光、耐旱、耐寒,在长江以南地区广有分布。据《本草纲目》记载,乌饭树叶“可润颜色,益肠胃,灭三虫,补精髓,坚筋骨”,常食之可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管硬化,延缓衰老。

  哪能找到乌饭树?

  南京马群和江宁都能找到

  黄老先生告诉记者:“老南京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四月初八吃乌饭’。正宗的乌饭就是将乌饭树的叶子捣烂后,将糯米浸泡其中,经过九蒸九晒之后做成。乌饭树的汁具有一种特殊的清香,而且还有明目补肾的效果。以前马群一带这种树多得很,现在比较少见了,不过在江宁一些地方还能找到。这种汁是红色的,比山楂汁的颜色暗一些。普通市民只会做乌饭,制作菜肴则要控制乌饭树汁的浓度。”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