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现代元素英语、iPad步入中国佛学课堂

2012年04月08日 16: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桐柏4月8日电 题:现代元素英语、iPad步入中国佛学课堂

  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僧人念起了“ABC”,执教的法师手持iPad。对于中国汉传僧侣而言,“青灯伴黄卷”已不再是唯一的禅修方式。

  8日,伴随着河南佛教学院的落成典礼,也让河南这个佛教大省有了第一所从事现代僧伽教育的佛教高等院校。该院不仅把“新概念英语”列为学僧们的必修课,还运用电脑、网络、甚至iPad授课。

  在一份2012学年春夏学期课程表上,中新社记者注意到,该院在每周二和周五上午均安排有1.5小时的“新概念英语”课。此外,英译佛经选读、电影赏析以及书法美术等也是学僧们涉猎的内容。

  当然,佛学专业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学僧们能够系统地学习到2500多年来流传至今的佛教原典和理论,包括戒律学、阿含学、部派毗昙以及中国宗派佛学等。

  河南佛教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隆藏法师不认为上述是赶时髦。他说,佛教教育固然要适应社会发展,汲取现代大学教育理念,但更重要的是回归和坚守佛教学修传统的本位。

  在和现代大学相差无几的阶梯教室内,各种先进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执教的法师也会用iPad串讲经论。仿唐风格建筑之内,有一种时空穿越感。

  《与“异见者”共进午餐》是美国TED公共演讲课,借助便利的现代科技,学僧们“取经”西方学者伊丽莎白•莱瑟。附近不远的桐柏山上,历代高僧用于禅修的茅棚依稀存在。

  负责教授英译佛经选读的林谷老师说,佛法从传播之初就离不开翻译这道生命线。学习英语,可以让西方人听到中国佛教的声音。而现代科技的运用,则改变了外界对于佛教“青灯伴黄卷”的刻板印象,可以吸引更多的学僧。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佛教界人才“断层”问题仍然存在。据调查,目前河南500多所佛教活动场所的负责人中,只有三成接受过佛教专职教育。

  一个积极的信号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中国诸多佛教高等院校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

  但对于“刚刚换了发型”的年轻学僧来讲,依然充满挑战。他们既要每天履行早晚殿、过堂、禅坐等修行功课,还要时时严持戒律,如不淫欲、不饮酒、不妄语。

  学僧庆如说,“有人会觉得戒律就像绳索一样。”隆藏表示,希望学僧们在完成四年本科学习、走出校园的时候,能够真正树立起对佛教的道心和信念。 (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