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城探爱好者“潜艇”:探险绝非冒险 安全永远第一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5月14日 14: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刘楠(左一)玩城市探险一年多了,现在是“北京城市探险客老窝”的管理员之一。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废墟来客

  废弃的工厂、医院、教堂、地下堡垒、游乐场,还有古墓、防空洞和旧城墙,这些乏人问津的建筑物,都是“城探客”眼中的珍宝,他们探索着城市的背面,也追寻着城市发展过后长长的背影

  本刊记者/王臣(文) 甄宏戈(图)

  文/卢聃

  黑洞,长长的黑洞,看不见前后,只有在稀薄的氧气中的沉重呼吸声,从四周传来。

  “注意脚下和头顶。”刘楠嘱咐着。他负责为这支7人探险小分队殿后,不时把手里的电筒照向脚下,或晃向头顶,以确认不会有掉落的碎石,或被惊动的蝙蝠。

  刘楠34岁,短发,肤色黝黑,一副银框眼镜,使得眼神显得更严谨。一年前,刘楠加入了“中国城市探险论坛”,在北京,70多个和他一样的“城市探险”爱好者,组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特殊的圈子——“北京城市探险客老窝”,这是北京现有最活跃的一支城市探险队伍。废弃的工厂、医院、教堂、地下堡垒、游乐场,还有古墓、防空洞和旧城墙,这些被废弃的乏人问津的建筑物成了“城探客”眼中的珍宝,生怕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消失。当然,在上海、济南、大同、南京、厦门……各大城市都分散着和他们一样的“城探”爱好者。

  “中国城市探险论坛”的创建者“潜艇”(网名),是个玩了五年的“老城探”。“城市探险,可以是纯粹追求活动过程的刺激,也可以得到除了探险刺激之外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索人类建筑遗迹,了解追忆城市的发展和历史变迁。”他说。

  被遗忘的城市角落

  北京西北部,石景山区。

  蜿蜒废旧的铁轨满是红色锈迹,杂草丛生。1919年落成的北京首钢工厂,在大约百年前就累计产铁28.6万吨,最辉煌时产量达1540万吨,全厂工人近8万。但燃烧的炉火如今已经熄灭,只剩下一座座空旷的厂房在这里沉睡,连周围的居民也很少接近。

  这个大家伙却是北京城市探险客的宝地,错综复杂的结构,迷宫一样的道路,陈旧的高墙,布满铁锈的钢管,以及它们通往的黑暗世界,都有种无法言说的吸引力,召唤着探险客们前去。

  刘楠第一次进入这个旧首钢,就感受到了这个被遗忘的角落里生长着不一样的美,他用相机记录下自己对这片“废墟”的印象,起名——《暖》:碎石上面长满了苔藓,石头缝中夹着几根小草,废弃的机器上一堆红色的铁锈,夕阳斜着洒向这一切。

  这个被遗忘的角落,在谷歌地图上是成片的深褐色线条,穿插在绿色植被中,相比起东边林林总总、中规中矩的楼房,这一大块暗色巨型废墟“甚是壮观”。

  穿过一个个铁道路口的提示牌,穿过无人看管的大门,刘楠第一次真正走进“首钢”,硕大的烟囱、废旧的车间、斑斑锈迹的钢铁零件、像龙一样盘踞在高空中的管道,一切都让这个巨兽显得孤零和压抑,却让刘楠体会了从未有过的刺激和蠢蠢欲动。

  巨型的工业结构挡住了阳光,带刺的铁丝网缠绕在墙壁上、各种形状的铁管上,废旧的火车头、槽罐车,这些都比刘楠想象中庞大。直到地下运煤通道,越往深处,黑暗带来的压迫感越强,刘楠终于决定不再前进。

  如果不是因为到这里来探险,刘楠大概永远无法了解曾经风光的钢铁厂是什么样子的,虽然他看到的只是一具硕大的钢铁遗体,但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工业社会的冰冷,与繁华过后的落寞。

  之后一年中,刘楠“探”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废墟”,废弃的雷达基地、小汤山非典医院、结核病防治所、待改造的大型游乐园、清代的古墓群、残缺的破城楼……

  这给刘楠和其他“城市探险客”们带来探寻的刺激,也向他们讲述着这个城市里曾经发生的某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