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儒家文化影响大学教学 专家称需探索师生互动模式

2012年05月19日 19: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上海5月19日电 (记者 邹瑞玥)儒家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学教学,其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何以实现,成为19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的“创新教与学——大学教学学术研讨会”上的热议话题。

  在当天这个有130余位来自海内外知名大学教学研究机构的代表参加的高规格研讨会上,身为国际知名教育学者的悉尼大学、香港大学名誉教授迈克尔·普洛瑟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他基于20多年在香港、瑞典和澳大利亚的大学生中所作的调查得出的一些结论。据其透露,一些香港雇主曾反映,当地的毕业生不太擅长沟通协作,缺乏批判性的思维,因此现在香港大学非常强调课堂互动。而不少西方大学教授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依然是,在课堂里,学生很少参加课内讨论,也很难提出自己的观点。

  有专家认为,中美两国学生在师生互动方面的差异与其文化背景有关。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透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曾在全国40余所大学进行过一项师生互动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中美学生在师生方面差距最大的,是“要不要和老师讨论成绩”。中国大学生认为,打分是老师的权利,对得分有异议是挑战老师的权威,很不得体,这与中国文化中尊师重教的背景有关。而美国学生则认为成绩代表自己的努力成果,会更大胆地与老师讨论。

  与会专家指出,多项研究显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在思维碰撞中,学生和老师都可能产生新的思维火花,激发创造力,这就是所谓“教学相长”。但西方那种“激烈”的课堂也许并不适合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师生,需要探索新的互动模式。

  迈克尔·普洛瑟教授称,不排除一些擅长独立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在不参与课堂交流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高分。但要培养出能在世界各地都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必须从教学模式改革开始,令学生学会沟通协作。(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