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大教授吴必虎: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慢旅游

2012年05月23日 15: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南京5月23日电 (柯高阳 吴瞳)“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如果按照欧洲的标准在中国搞慢生活慢旅游似乎有点不合适,中国的慢旅游应当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23日,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教授吴必虎在南京召开的“第八届旅游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主题演讲时表示。

  按照目前的慢城标准,慢城市的人口总数应该不超过5万人;慢城市必须限制汽车的使用,汽车在城市街道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0km/h;慢城市必须有一个噪声管理系统,广告牌和霓虹灯要尽可能得少;慢城市必须有一套环保的城市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等。“这些标准并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慢生活哲学。”吴必虎指出。

  中国人从古至今就慢生活的“专家”:儒学、佛教、道教中有着大量的倡导修身养性的经典篇目;中医、茶道、太极拳,这些以慢制快,以静制动的这些哲学在中国根深蒂固。“为了将这些更好地转化为旅游目的地体系,我们最近刚完成一个慢目的地标准化研究,从不同的尺度、不同的类型去划分‘慢城’。”吴必虎表示,将来慢城、慢镇、慢村、慢街区、慢景区、慢度假区都会出现在中国,适合慢旅游的目的地,就将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定位。

  慢城运动从1999年起源到现在,全球五大洲已有24个国家的135个城市宣称为“慢城”。在2010年11月于苏格兰召开的国际慢城会议上,以桠溪“生态之旅”被正式授予“国际慢城”称号,这样,南京高淳县桠溪镇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