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电视剧《知青》——对青春的敬意

2012年05月31日 10:50 来源:文艺报 参与互动(0)

  知青,每个中国家庭都不陌生也不遥远的一个特殊名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与中国的每个家庭都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你或你的父辈就可能是曾经的知青。那是一段青春记忆,是一段峥嵘岁月,是中国人无法抹去和跨越的时代。因此,知青年代的生活被无数次地写进了中国的文艺作品中。最近央视一套开播的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山东影视集团摄制的电视剧《知青》,干脆以一目了然的“知青”来命名一部特殊年代的青春之歌。

  以往的知青题材多为片段式的局部描写,或讲述某一个地域的知青生活,或只是历史进程的一个短暂阶段且多单一描写爱情,长达45集的电视剧《知青》则是一部全景式再现“知青”这个特殊群体充满理想又坚韧不拔的青葱岁月,描绘了那个特殊时代千百万知识青年的生存状态,是一部具备史诗品格的青春大戏。这样一部高难度的知青大戏由作家梁晓声担任编剧,一点都不意外。梁晓声有过切身的知青经历,早年的创作以知青题材著称并扬名,电视剧《雪城》《今夜有暴风雪》《年轮》更是成为荧屏经典。近些年来,梁晓声虽已不局限在知青题材而是多元广泛的创作,但读者和观众对梁晓声最了解的仍是知青题材。该剧还未播出,梁晓声已成为电视剧《知青》的最大亮点,由梁晓声编剧的《知青》便备受观众期待。

  其实,对梁晓声来说,《知青》是一部委约作品。电视剧《闯关东》成功后,原班人马就开始筹拍史诗大戏《知青》,当时很自然地找到了梁晓声,梁晓声开始有些犹豫,觉得写过很多知青作品,很难再突破了,告知对方半个月后再打电话。他当时认为就推掉了,电话不会再打过来了,没想到半个月后,电话真打过来了。因山东方的执著加上全景式的创作挑战,梁晓声愿意和山东合作共同承担拓展知青题材的一份责任,弥补一个空白。用梁晓声的话说只有知难而上了,有再多的痛苦和委屈也认了。该剧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把根本不认识的全国各地的知青放到一部剧中。随着该剧的播出,剧中跨越东北、陕北、山东、内蒙的地域故事和人物的巧妙勾连与设置足见编剧功力。

  随着时间的行进和时代的发展,读者和观众在成长,作者更在成长。知青是一部大书,30年前写知青和今天再写知青一定不同。从文学角度切入,知青题材在经历了伤痕和反思阶段后,更多注入了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关照、对人文的关怀。《知青》是一部饱含激情和理想、充满了人性温暖的青春大戏。作为知青生活的亲历者,梁晓声的这段经历对他的最大影响是充满理想、不怕艰苦、珍视友情。他认为在任何时代和环境下,都能看到理想的东西和抱有理想的人物,《知青》更多着眼于让当下青年读出在那个艰难岁月里,父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理想,梁晓声就是要把这种精神和理想呈现出来,矫正人们认为这一代是没有思想的狂热者的误解。以自己的文化责任体现文化的正义感。

  《知青》里不再集中写一个人物,而是知青的一个群像,作家出身的梁晓声塑造人物游刃有余。该剧有10年的时间跨越,有命运感的故事,但编剧轻故事叙述重塑造人物,在人物塑造上,梁晓声认为最大的审美意义是写出人性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

  从文学到影像的转换,需要导演和演员的努力,梁晓声刚看到来剧组的一群年轻演员时,不认可他们就是当年的知青,连割麦子都不会,但拍完之后,梁晓声给这些演员打了满分,他对剧中锄地、间苗、割麦子的劳动场面非常欣赏,他认为现在的影视剧中,很少再看到劳动的场面了。兴奋的梁晓声对把知青题材写下去又有了信心,打算再创作一部塑造知青母亲的作品。

  在中国视协和中国电视艺委会分别为该剧召开的研讨会上,专家评价该剧达到了质朴自然的知青史诗、浑厚深刻的文化反思、深沉至美的人性颂歌的三个高度。(高小立)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