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艺术家批2012版《牡丹亭》草率:经典莫乱改

2012年06月06日 14:40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 二○一二版《牡丹亭》剧照 图TP

  由史依弘、张军主演的2012版《牡丹亭》虽然已经演毕,但各种争论声依然不绝于耳,在一片赞美声之外,也有不少热爱昆曲的戏迷写出长文对音乐、唱腔、舞美、灯光各方面进行商榷。昨天,记者在上海昆剧团《景阳钟变》的排练现场,见到了曾观看过2012版《牡丹亭》的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和张静娴,说到该剧,两位“熊猫级”的老艺术家直言“草率了”,蔡正仁认为这出戏“对于昆曲的传统采取了很随心所欲的态度”,并直言不讳地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经典莫乱改

  “再好的艺术也需要与时俱进。”蔡正仁说,昆曲并非不能改,问题是如何改。他说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来参与昆曲的改革,对昆曲的前途表示关心,这虽然是一件好事,但也带来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有一些人对于昆曲没有什么认识,没搞清楚哪些是昆曲应该保留发扬的,哪些是要改革的。

  蔡正仁说,这一版《牡丹亭》的两个演员都是很优秀的演员,让自己觉得不能忍受的是由于该剧处理不当,给两个演员增加了演出难度,搅乱了他们的正常发挥。他说张军在剧中的很多表演自己都不能同意,这些已经不是创新的范畴了,而是对昆曲的传统太不了解。张静娴则表示,自己原来对这个戏很期待,但看完以后“很心痛”,“人家居然把我们的经典做成这样子。”此次《牡丹亭》的主创人员很多都来自台湾国光剧团,两位老师表示,对于国光剧团很多创新的原创剧目,他们都是抱肯定态度的,但传统的经典则未必适合用这一套创新的手法,用那些方式来排《牡丹亭》太“草率了”。对于网上议论较多的如昏暗的灯光、闪亮的头饰、鲜艳的服装以及戏的删节编排等,两位老师都从昆剧传统的角度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

  音乐莫搅戏

  网上讨论很多的一个问题是,史依弘在这个戏里把唱腔的调门提高了,而一些曲友认为昆曲是定腔定调的,不能随便提调门。蔡正仁表示,也不能说昆曲一定就不能提高调门或降低调门,要看需要不需要。他说在与杨春霞合作时对方也曾想提高一个调门,但自己建议杨春霞再用原调唱一遍,两相比较后杨春霞承认,提高一个调门确实唱得很舒服,但味道意境全部变了,最后还是改回了原调。张静娴也透露,当年华文漪也曾考虑过提半个调门,但最后还是觉得行不通。

  而对于这一版《牡丹亭》的音乐,两位老师也有很多不同意见。虽然网上对音乐也有不少好评,但两位老师认为音乐好听不一定合适,这个戏中太多的乐器已经严重影响了演员的演唱,“配乐上丰富点都可以,但唱的时候要慎重。”蔡正仁举了“惊梦”一折中的一段“山坡羊”为例,认为梆笛的出现对演唱有非常大的干扰。因而说到对这个戏的希望时,蔡正仁认为,首先要把那些干扰唱的音乐“毫不留情”地去掉,“优美的音乐可以保留下来,但前提是不能干扰唱。”

  批评当警钟

  说到网上的热议,蔡正仁表示非常高兴,“我现在最怕的是观众对昆曲不当回事,那样我是很伤心的。”对于网上观众的意见,蔡正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手上拿着一份打印的资料,是网友“元味”对这一版《牡丹亭》的评论。“这个观众比我们那些文艺批评理论家高明多了。”蔡正仁还表示,希望借媒体的笔,对这些观众“大加赞扬”,“谢谢这些观众对昆曲改革那么关注,有了这些人,昆曲改革大有希望。昆曲改革不是光靠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些人有时也会马失前蹄。”“出现这么多批评的意见,我很高兴。首先是对于我们整天搞昆曲改革的人敲了一大警钟。”两位老师也希望《牡丹亭》的演员和主创可以听到这些批评的声音。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