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85后作家称硬科幻较多或限制科幻作品发展

2012年06月12日 11:00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国内科幻不景气因“硬科幻”太多?

  近日,科幻小说大师雷·布莱伯利逝世,这则消息并未在中国的文学界引发多大反响,这是因为科幻在国内的影响力远低于国外?中国的科幻作品是否始终不景气?其中原因又是什么?新生代的科幻作家能否将科幻发扬光大?昨日,八五后辽宁作家陈奕潞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她刚刚出版了科幻题材小说《秘境之匣》。

  谈及国内科幻的状况,陈奕潞坦言,她并不认为国内科幻真正不景气,“就我所知,国内还是有很多优秀的科幻作品的。比如刘慈欣老师的《三体》、倪匡老师的卫斯理系列、韩松老师的短篇还有网上的许多作品都很受科幻迷的欢迎,可以说科幻类文学在中国还是很有市场的。 ”

  但她表示,这些科幻可能是在故事类型上主要以硬科幻为主,男性视角的小说比较多见,如此可能会限制科幻作品在中国的发展。

  谈及目前国内科幻作品的现状,陈奕潞认为,有些科幻作品理论知识谈得很深,有专门的读者群。网络上的科幻作品情节精彩,有些知识却不科学。有些轻科幻小说,文字读起来舒服些,易于被读者接受,但同样有科技含量和情节设计方面的问题。

  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科幻作品大多流行与网络上,能够结集出版的科幻小说并不占多数,可以这样理解,这是一个小圈子内部的娱乐。从电影题材当中就不难看出这一问题,外国大片多以科幻主题,但这现象在国内则很少见。

  陈奕潞坦言,她对科幻的了解,大部分来源于影视资料和各类科技探索文献,比如《科技新时代》、《新知客》、《环球科学》、《自然》。“我觉得科幻能给人一个完善自我的机会。 ”谈及科幻作品能为人带来什么时,她如是说,成年人的脑海里都只有一个世界,就像辞典里每个字的读音和解释,独一无二。但事实上,在最开始的时候,人可以接受任何故事,这个世界本来就有无数种可能,“天空可能是红的,月亮可能是正方形,人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行走。 ”陈奕潞说,如果一个成年人拥有孩子的想象力,不受已形成的思维模式的禁锢,他可以看得更宽,更广,赢得更多的机会。

  记者 顾珍妮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