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万方50岁写第一部话剧:对人艺的感情长在骨头里

2012年06月12日 15:02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今天,是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的日子。在庆典大会的现场,剧作家万方作为家属代表父亲曹禺接过剧院颁发的“奠基杯”,这个奖杯代表剧院对戏剧奠基人的怀念和崇敬。

  60年来,北京人艺出了不少艺术家,但像万方这样一家三代都从事戏剧事业的格外引人注目。

  一直从事小说和影视创作的万方,到了50岁的年纪才开始写第一部话剧,她直言“如果不是我父亲的高度在前,这个时间可能更早一些”。每每提起父亲曹禺,万方的言语中便透露出发自心底的钦佩和感激。而对于做戏剧导演的儿子苏蓬,万方又难掩骄傲地表示“他是我的好搭档”。

  家学渊源

  从小跟着父亲看戏 对人艺的感情太深

  “我对人艺的感情太深了,那是一种割不断的、长在骨头里的感觉,而且岁数越大,感觉越强烈。”说起北京人艺,万方的眼睛里透着亮光。

  这个如今早已摆脱父亲曹禺光环的知名编剧,早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被父亲带去剧院看戏。由于曹禺当时担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兼任北京人艺院长,因此,万方有条件看遍京城所有的戏。

  “我父亲很聪明,从不灌输教育,也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我。他是那种什么都不说,特别喜欢让我自己去感受的家长,现在想想对我的作用很大。”万方回忆说。

  有一次,父亲带她去看一个戏,那个戏其中一个段落是写后妈怎么虐待孩子的,当时万方看了之后觉得那孩子特惨,难过得不行。“我当时哭得很厉害,那时才四五岁,还不太懂,但我父亲赞扬、鼓励我的这种反应,他不劝我,也不会跟你讲这个戏是怎么回事,他会让我去哭,去感受。”

  在人艺大庆的前一天,万方刚去探望了病榻上的老艺术家于是之,说起第二天要来参加人艺60周年大庆,已是植物人多年的于是之眼泪不住地流。

  万方告诉记者,父亲曹禺和于是之这些一起工作了一辈子的艺术家的感情特别好。在剧院里,从看门的大爷到老艺术家,都很喜欢和父亲交流。从小的耳濡目染和自由民主的家庭环境,让万方一直都生活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

  戏剧之路

  18岁招工当创作员 50岁才敢写话剧

  “不知道是不是遗传,我天生属于写作文不费劲的那种。”万方透露,虽然在写作上有天赋,但在那个年月自己也是阴差阳错才走上了创作的道路,“我实际上连大学都没有上过,16岁插队去了东北,那时候父亲自身难保,但他很担心我。剧院的人知道后,帮忙介绍认识了沈阳军区的人,恰巧沈阳军区的政委是父亲的粉丝,所以把我招去做了创作员,那年我18岁,就算干上了这一行。”

  万方告诉记者,开始的时候,她写的都是些政治文章,偶尔编一些小歌剧,但都不大。后来回了北京,在《剧本月刊》做编辑,才开始筹划自己的第一部小说。

  “女性最初写东西都免不了写一些跟自己情感有关的,我也一样。当时《收获》的编辑是巴金的女儿李小林,她也不管我是谁,对稿子非常严格,让我反复改了不知道多少遍,10万字非让我删到4万字,之后想来这些对我都是锻炼。”

  当初曹禺的成名作《雷雨》是被巴金发现后发表在《文学季刊》上的,而万方的第一篇小说是由巴金的女儿李小林发现而发表的,这可以说成就了文坛的一段佳话。

  小说是起步,要说广为人知,还是投身影视编剧之后。万方创作的《空镜子》、《日出》、《牛玉琴的树》、《女人心事》等影视作品可谓红遍大街小巷。虽然如此,但万方始终没敢写戏剧。“我在不同场合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做曹禺的女儿会有压力吗?’以前我一直觉得很轻松自由,丝毫没有压力,但到了50岁开始写话剧的时候,我才知道压力来自哪儿。”

  万方告诉记者,父亲的成就太高了,以至于自己写什么都觉得不对味,“之所以到50岁才开始创作话剧,也是因为人生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开始,不然跟父亲的差距太大。”

  薪火传承

  作品一直被父亲所关注

  不管是写小说还是影视剧,父亲曹禺都会默默地关注着万方的成绩,“我父亲是个很懂感情的人,对我的作品他不太会直接说不好。最初我写小说的时候,他就说希望我站得再高点,眼界再开阔点。到了后来我写影视剧了,他就变成了夸奖。记得那会儿电视台在反复播《牛玉琴的树》,不管播多少遍,他都认真地看,而且每次我来,他都不住地夸奖写得好,这些夸奖都是毫不掩饰的。”

  而到了写话剧的时候,儿子苏蓬却成了万方最忠实的读者。“回头想来,我们一家三代都从事跟戏剧有关的行业确实难得,但有一定的必然性,家庭影响下的耳濡目染是非常关键的。”

  万方告诉记者,儿子苏蓬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去看外公曹禺,曹禺看到苏蓬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很好看,于是就用温柔的声音对苏蓬说:“小蓬蓬,你能不能把这个课本借公公(南方对外公的称呼)读两天,下次来了还给你。”这时候的小孩子就会觉得很骄傲,连外公都那么喜欢自己的课本,那自己就更应该喜欢了。“其实父亲是无意识的,是发自内心的,对孩子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儿子是创作上的好搭档

  在万方的眼里,苏蓬是有天赋的,艺术上他是个“眼高手低”的人。“在其他领域,‘眼高手低’是个贬义词,但在父亲的眼里,眼高手低却是极大的优点。搞艺术必须要眼高手低,只有眼高了,才能知道什么是好东西。”

  万方也承认,在戏剧创作上,苏蓬是自己的好搭档。“我通常是写了什么戏都会首先读给他听,然后征求他的意见。我儿子的要求很高,只要是他沉默不语,那就坏了,一定是不好。”母子俩还常常因为创作意见不一致而发生争执,最后总是万方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得到儿子的肯定。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苏蓬做过电视节目导演,拍过电视剧,在2010年和万方合作了话剧《有一种毒药》,母子联手创作的第二部话剧《报警者》目前也正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热演,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在万方眼里,儿子苏蓬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导演,“我在创作上不会干涉他,就像父亲教给我的那样,让他自由地去创作”。

  曹禺

  1910年-1996年,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生于天津,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

  万方

  剧作家,1952年出生于北京,现为中央歌剧院编剧。创作多部小说及话剧、电影、电视剧本。

  苏蓬

  万方之子,曹禺的外孙。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执导过多档电视栏目、多部电影。

  曹禺话剧作品:

  《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万方话剧编剧作品:

  《有一种毒药》、《关系》、《报警者》

  苏蓬话剧导演作品:

  《有一种毒药》、《报警者》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