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人艺副院长任鸣:最难忘曹禺先生的指点

2012年06月14日 17:19 来源:每日新报 参与互动(0)

  一生只懂戏 不图名与利

  任鸣:最难忘曹禺先生的指点

  25年来执导了《北京大爷》《我爱桃花》等60多部话剧,34岁成为北京人艺副院长,190厘米的“海拔”……任鸣在北京人艺有诸多“之最”,这位时时笑容可掬的导演说自己一生最难忘的两件事,一是进入中戏上学,一是毕业后进入北京人艺,从此没有离开过挚爱的话剧舞台。在话剧风格多元、市场商业化的当下,任鸣秉承北京人艺现实主义主导、艺术至上的原则,“我争取一生排100部戏,10部戏里能出一部优秀的,100部里能成就一部经典。”

  记者:你执导的话剧有60多部,这个数量让人惊讶,你对戏剧的热爱源自何时?

  任鸣:我5岁多在幼儿园里就演小话剧了,小学在学校表演节目,当时老师夸我是演喜剧的天才。我就记住了这句话,后来我进入北京人艺执导了第一部戏,还让我妈找那位老师来看我的戏,但老师怎么也想不起来曾说过我是天才的话。可见老师一句无心的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另外,我父亲是搞歌剧的,母亲曾是戏剧演员,从小算是耳濡目染。小时候我经常会在被窝里把妈妈给的一把扣子摆在各处,想象它们是一群人,如何调动它们打仗。后来我想,这也许是对导演能力的一种启蒙教育吧。

  记者:你曾经在一年中执导了5部话剧,这样的创作动力来自哪里?

  任鸣:在中戏上学时,我能以两三倍的数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导演构思。进人艺后有一阵确实变得极为痴迷,连吃饭都在愣神构思。因为在我看来,演戏、拍戏都不是负担,而是件快乐的事,如果当任务对自己施压,肯定完成不了。一句话,就是把戏当成兴趣。我是个老实人,一直觉得做任何事都没有捷径,像鞋匠、木匠那样,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学徒,在艺术的道路上用最笨、最实在的方法去做,那肯定是最靠得住的,这样到最后,你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者:作为北京人艺历史上最年轻的副院长,你对院长这一职位的体会是什么?

  任鸣:在我看做院长就是服务,其实我觉得当导演比当院长要重要。我首先是一个导演,这是我终身从事的职业。在职务上,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不求“快”,而是追求“慢”,也不生气,如果遇到难题,就相信事情一定有解决的方法。我处理事情和排戏一样,不会和别人吵架,不会去强求什么。

  记者:北京人艺走过了60年,你在这里工作了25年,什么事让你特别难忘?

  任鸣:我以前比较信马由缰,什么风格的剧都排。当年《北京大爷》演出之后,曹禺先生和我做过一次近一小时的长谈,终生难忘。曹禺先生先是祝贺我的新戏反响不错,后来说了自己的很多看法,我总结主要有三点:第一,戏是演给观众看的,一定要让观众看懂;第二,北京人艺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第三,一定要好好研究和学习焦菊隐先生。这给了我非常大的感触和改变。当时确实有一种现象,一些戏观众看不懂,但导演却觉得自己很牛。我之后坚持拍观众能看懂的戏,我的看法是,观众看不懂你的戏,责任不在观众,而在导演。事实证明,好的作品都是很简单的,观众看了很好懂的。

  记者:和人艺的演员合作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任鸣:2003年非典之后我排《北街南院》,朱旭老师在排练场讲那段台词,他讲一遍我落一遍眼泪,朱旭老师非常动情,我听得也非常用心。这就是被演员感动。还有一种就是演员被导演启发后冒出的一种光彩,这种光彩很让人吃惊,很震撼。

  记者:在人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来自于哪里?

  任鸣:前些年我去日本,在街头遇到一群人要求我给他们拍照,之后闲聊两句,他们得知我是北京人艺的,就开始给我讲他们看过的戏,说的都是于是之啊《茶馆》啊这些老人老戏,话语中特别由衷的意思就是北京人艺一定得好好演。还有一次我坐飞机去新加坡,旁边的一位女士和我说,她是大连人,就在北京停留一晚,还去了剧场看了一场人艺的戏,但是她说那场戏不好看,有点失望。那部戏其实是我导演的,我一点都不生气,反而非常感动,有这么多普通的观众都在关注人艺,热爱话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戏排好呢?

  记者:北京人艺的精气神,具体是什么?

  任鸣:导演固然可以有个性,但是作为北京人艺的导演,我一直在坚守几代人开创和形成的话剧风格。北京人艺是现实主义话剧为主的剧院,虽然也排非现实主义的话剧,但现实主义还是主流,在市场上,北京人艺确实有非常卖座的话剧,但我们坚持的是艺术至上,而不是商业至上,决不能什么戏赚钱就排什么。国家支持一个剧院,最终的目的不是让你去赚钱,而要能让观众看到很好的话剧艺术,这一定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还有就是,人艺是具有中国气质的剧院,它的主流应该是中国的、民族的,主流观众是中国观众。

  记者:戏剧导演不涉足影视剧算是一种坚持吗?

  任鸣:确实有执导影视剧的机会,但我都没去,所以我是同学里最穷的一个。戏剧博大精深,我这一生也不能说懂了,只能说又明白了一点儿,可能是我擅长的领域比较狭窄,能做好这个领域就不错了。50岁那年我写了一首打油诗,算是自勉:吾辈一生只懂戏,万般与俺没关系。不图虚名不贪钱,把戏排好便可以。

  记者:有自己的长远目标吗?

  任鸣:我今年52岁,还有8年退休。我是人艺的儿子,对人艺的感情太深。我想在退休前累积50部为北京人艺导演的戏,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还能动,就要排戏,争取排出100部戏。我希望每10部戏里能有1部是优秀作品,10部优秀作品里能出1部像《茶馆》那样的经典。能做到吗?我不确定,因为经典可遇不可求。但人总得有个目标不是吗?有的导演、作家集一生的精华只完成1部传世经典,他们是非常幸运的,我这样的匠人可能与经典无缘,但我还是会去踏踏实实地做。

  新报记者 王轶斐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